饭圈、偶像和资方:谁该为“倒奶应援”负责?

只要有偶像崇拜,就势必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效应。

5月5号和7号,我们分别推送了名为《<青春有你3>忽然叫停,然而我已打了几千追选秀》《蒙牛就“倒奶事件”道歉了!<青春有你3>确定停播》的文章,报道的就是因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由于倒奶、打投和偶像负面新闻等原因,而在决赛前夜被北京广电局勒令叫停的事件。

截至目前,一切都看似尘埃落定:该停播的停播,该道歉的道歉。

相信很多粉丝,也会因此更加冷静、理性地规范自己的追星行为。

但以多年旁观的经验来看,类似这样不择手段到“倒奶应援”荒唐行为,并不会因为《青春有你3》的叫停而消失。

毕竟,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这当然不是悲观,更不是刻意唱反调,而是隐藏在追星活动背后的“偶像崇拜”,根深蒂固地贯穿于人类诞生至今。

只要有偶像崇拜,就势必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效应。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把全部的罪责,扣在粉丝身上。

毕竟,比起崇拜偶像的人,为偶像崇拜煽风点火的人,才更令人深恶痛绝。

娱乐活动中的追星行为,比如以《青春有你3》为典型的选秀节目,不过是人类众多偶像崇拜活动中的一个小分支,它自然也就无法摆脱“偶像崇拜势必会有负面效应”的规律,也就势必会拥有这个活动本身具有的弊端。比如荒腔走板到“集资买票”、“倒奶应援”荒唐行为。

而《青春有你3》被禁停,表面上是因为它怂恿粉丝,通过购买牛奶获取二维码来进行投票。但实质上仍旧是平台与生产商之间,通过购买牛奶的方式,变相鼓励“花钱买票”,或者说是“集资买票”——归根结底,不当行销才是导致打榜投票、浪费行为的根源。

事实上,为了遏制这类选秀节目“集资买票”的风气,相关部门早就在2020年的2月份下旬,公布了名为《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的文件。《细则》中明确规定:“(选秀)节目不得设置『花钱买投票』的环节,且不得刻意引导、鼓励民众借由购物、充值等无纸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

很明显,上线于《细则》出台之后的《青春有你3》,存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猖狂和侥幸心理。

也很明显,即便《细则》对于选秀节目有着明确且严厉的相关规定,仍旧无法阻止粉丝们狂热的心情。

参加《青春有你3》的选手。

就像在《<青春有你3>忽然叫停,然而我已打了几千追选秀》的采访中,袁敏对我们谈及的那样:看到别家粉丝通过集资买机器给偶像刷票,看到自家选手在网上被“黑子”诬蔑,她的感受变得愈发强烈——说不清出于“爱意”还是“正义”,总之,一气之下,她加入了后援会的打投组。

粉丝的购买力,象征的是偶像火不火。

也就是说,在自己支持的偶像没有较高知名度之前,粉丝需要花钱向外界证明自己偶像的实力。

这就是偶像养成类的粉丝需求心理之一种。

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买卖。

商家或者说资本,正是因为谙熟粉丝的这种心理需求,才能策划出各式各样的吸金活动。诸如早期的电话投票,到后来的短信投票,再到现如今的“集资买票”和“倒奶应援”,都是在这个逻辑的基础上滋生的。

但是,倘若不是“倒牛奶”的短视频被曝光,这个隐匿在粉丝经济中的陋习,怕是依旧不会破圈。

也正是这则短视频的曝光,让人们意识到节目制作平台、品牌赞助商与所谓的粉丝文化合谋时,收割起韭菜的力度是多么得有恃无恐——也就是说:这不过是这个逻辑长期运作的必然结果,即便不出现“倒奶应援”,也会有别的恶劣的应援打投问题。

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在这笔买卖里,输得最惨的就是处于最底层这些投注情感最多的粉丝——在事情败露之前,他们被节目平台、偶像和赞助商牵着鼻子使劲花钱;事情败露之后,他们还要承受舆论最猛的火力。

但私以为,我们不能把偶像崇拜导致了负面效应的追责,彻底扣在粉丝身上。

偶像崇拜当然没错,错的是让这个群体行为变得越发变味的资本运作。

就像《青春有你3》节目组和赞助商商量出这么一个投票方法的时候,稍有常识的人都能预见到会出现这样一种恶劣的情况:几十万瓶奶被倒掉,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但节目组和赞助商显然不在意这样的后果,毕竟人人都知道这样一句中国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巨大的商业利润面前,任何翻车的危险对他们来说都值得去尝试,毕竟此前类似的操作就没惹起那么大风波。

节目组和赞助商的侥幸和冒险心理,在资本红利的驱使下,变成了脱缰野马,不仅吞噬着粉丝的热情和金钱,也最终吞噬节目组和赞助商自己。

图:CFP

所以,《青春有你3》这样的选秀节目之所以会引发如此丑闻,并不能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我们的造星和娱乐工业不成熟,或者以为是我们的粉丝群体太过疯狂,更不能因此而抵制选秀节目和粉丝。

它之所以会爆出如此丑闻,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市场文化太过畸形。

在这个畸形的市场文化里看《青春有你3》就不难发现,这个节目是很没有诚意的,它既不对选手负责,也不对观众负责。

它所有的运作,都只是为了一次性敛财。

也就是说,它不过是资方赚快钱的手段,同时扮演着一个嗜血到经典的资本形象:

它既要尽可能快地赚到足够多的钱,同时还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地剔除所有阻碍赚钱机会的因素。

所以在这个本该体现年轻人叛逆与个性的选秀体制里,我们看到更多的反而是肉眼可见的、符合社会主流想象的努力者与顺从者,而那些具有反叛意味的、充满挑战性的可能,都及早地被屏蔽在系统之外。

热衷赚快钱的资方,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败坏着我们本该蓬勃向上的娱乐文化。

网络编辑:汪亚纯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130****2789
回复

130****2789

2021-05-11

其实的是大社会的一个大家至少是间接地,也有份的现象;这么的倒奶,资本规模损失的,其实的是比不上因为规划失误,而炸拆一幢楼的;部分的原因还在于,这一个事,比较好说事,以及。

182****8137
回复

182****8137

2021-05-11

社会价值观出现扭曲,青少年追名逐利,不食人间烟火的甚多。活在资本营造的虚拟偶像世界里的大有人在

135****6630
回复

135****6630

2021-05-10

看到牛奶被倒掉,赞助商蒙牛不是应该哭么?自己的产品被当做垃圾处理掉了,这是很差的形象宣传呀。真想知道蒙牛的营销部门领导是怎么通过这个项目的。他应该预测到这个结果的。

编号9527
回复

编号9527

2021-05-10

抵制是没用的,资本的本质决定了它就是逐利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上,多年的应试教育和计划生育造就了我们一批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们,他们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是至少3个家庭的中心,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不知道外面还有风雨交加,在他们看来,我喜欢给我的偶像买票数,我也支付了相应的费用,没什么不妥。这是我们社会和国家的悲哀!最后我引用晋书中的一段典故来结束我的评论吧。《晋书·惠帝纪》: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158****6781
回复

158****6781

2021-05-10

大家的评论应该基于新闻内容,无论是有没有参与到这件事里面,也不要选择去指责谁;我认为作者的态度就是这样的,应该反思这种产业文化如何改良,我个人也希望更多元的偶像风格能够出现,现在的偶像也是优秀的,希望良性文化产业也能够出现我喜爱的偶像!

135****7517
回复

135****7517

2021-05-10

“事实上,为了遏制这类选秀节目“集资买票”的风气,相关部门早就在2020年的2月份下旬,公布了名为《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的文件。” 由此想到一件小事:许多人包括机动车驾驶人,在首次被罚之前“根本不知道还存在这样的交通规则”。可见,处罚不仅是一种借助国家力量进行纠错的行政行为,还是一种宣传方式。

李自成
回复

李自成

2021-05-10

弱智的观众催生出无良的平台制作低劣的节目配上唯利是图的无脑赞助商而被娱乐了的弱智的观众变的更加弱智。

159****4016
回复

159****4016

2021-05-10

把蒙牛奶倒了干啥,不如买来喂猪,一举多得

Rita宁姐姐
回复

Rita宁姐姐

2021-05-10

谁该负责?资方。没有资方就没有这类型节目了,也没什么偶像了,也没什么饭圈了

东方
回复

东方

2021-05-09

在当前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粮食的今天,做出这事就明显压红线了,这个是飞蛾扑火,自找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