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偶像和资方:谁该为“倒奶应援”负责?

只要有偶像崇拜,就势必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效应。

5月5号和7号,我们分别推送了名为《<青春有你3>忽然叫停,然而我已打了几千追选秀》《蒙牛就“倒奶事件”道歉了!<青春有你3>确定停播》的文章,报道的就是因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由于倒奶、打投和偶像负面新闻等原因,而在决赛前夜被北京广电局勒令叫停的事件。

截至目前,一切都看似尘埃落定:该停播的停播,该道歉的道歉。

相信很多粉丝,也会因此更加冷静、理性地规范自己的追星行为。

但以多年旁观的经验来看,类似这样不择手段到“倒奶应援”荒唐行为,并不会因为《青春有你3》的叫停而消失。

毕竟,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这当然不是悲观,更不是刻意唱反调,而是隐藏在追星活动背后的“偶像崇拜”,根深蒂固地贯穿于人类诞生至今。

只要有偶像崇拜,就势必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效应。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把全部的罪责,扣在粉丝身上。

毕竟,比起崇拜偶像的人,为偶像崇拜煽风点火的人,才更令人深恶痛绝。

娱乐活动中的追星行为,比如以《青春有你3》为典型的选秀节目,不过是人类众多偶像崇拜活动中的一个小分支,它自然也就无法摆脱“偶像崇拜势必会有负面效应”的规律,也就势必会拥有这个活动本身具有的弊端。比如荒腔走板到“集资买票”、“倒奶应援”荒唐行为。

而《青春有你3》被禁停,表面上是因为它怂恿粉丝,通过购买牛奶获取二维码来进行投票。但实质上仍旧是平台与生产商之间,通过购买牛奶的方式,变相鼓励“花钱买票”,或者说是“集资买票”——归根结底,不当行销才是导致打榜投票、浪费行为的根源。

事实上,为了遏制这类选秀节目“集资买票”的风气,相关部门早就在2020年的2月份下旬,公布了名为《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的文件。《细则》中明确规定:“(选秀)节目不得设置『花钱买投票』的环节,且不得刻意引导、鼓励民众借由购物、充值等无纸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

很明显,上线于《细则》出台之后的《青春有你3》,存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猖狂和侥幸心理。

也很明显,即便《细则》对于选秀节目有着明确且严厉的相关规定,仍旧无法阻止粉丝们狂热的心情。

参加《青春有你3》的选手。

就像在《<青春有你3>忽然叫停,然而我已打了几千追选秀》的采访中,袁敏对我们谈及的那样:看到别家粉丝通过集资买机器给偶像刷票,看到自家选手在网上被“黑子”诬蔑,她的感受变得愈发强烈——说不清出于“爱意”还是“正义”,总之,一气之下,她加入了后援会的打投组。

粉丝的购买力,象征的是偶像火不火。

也就是说,在自己支持的偶像没有较高知名度之前,粉丝需要花钱向外界证明自己偶像的实力。

这就是偶像养成类的粉丝需求心理之一种。

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买卖。

商家或者说资本,正是因为谙熟粉丝的这种心理需求,才能策划出各式各样的吸金活动。诸如早期的电话投票,到后来的短信投票,再到现如今的“集资买票”和“倒奶应援”,都是在这个逻辑的基础上滋生的。

但是,倘若不是“倒牛奶”的短视频被曝光,这个隐匿在粉丝经济中的陋习,怕是依旧不会破圈。

也正是这则短视频的曝光,让人们意识到节目制作平台、品牌赞助商与所谓的粉丝文化合谋时,收割起韭菜的力度是多么得有恃无恐——也就是说:这不过是这个逻辑长期运作的必然结果,即便不出现“倒奶应援”,也会有别的恶劣的应援打投问题。

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在这笔买卖里,输得最惨的就是处于最底层这些投注情感最多的粉丝——在事情败露之前,他们被节目平台、偶像和赞助商牵着鼻子使劲花钱;事情败露之后,他们还要承受舆论最猛的火力。

但私以为,我们不能把偶像崇拜导致了负面效应的追责,彻底扣在粉丝身上。

偶像崇拜当然没错,错的是让这个群体行为变得越发变味的资本运作。

就像《青春有你3》节目组和赞助商商量出这么一个投票方法的时候,稍有常识的人都能预见到会出现这样一种恶劣的情况:几十万瓶奶被倒掉,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但节目组和赞助商显然不在意这样的后果,毕竟人人都知道这样一句中国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巨大的商业利润面前,任何翻车的危险对他们来说都值得去尝试,毕竟此前类似的操作就没惹起那么大风波。

节目组和赞助商的侥幸和冒险心理,在资本红利的驱使下,变成了脱缰野马,不仅吞噬着粉丝的热情和金钱,也最终吞噬节目组和赞助商自己。

图:CFP

所以,《青春有你3》这样的选秀节目之所以会引发如此丑闻,并不能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我们的造星和娱乐工业不成熟,或者以为是我们的粉丝群体太过疯狂,更不能因此而抵制选秀节目和粉丝。

它之所以会爆出如此丑闻,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市场文化太过畸形。

在这个畸形的市场文化里看《青春有你3》就不难发现,这个节目是很没有诚意的,它既不对选手负责,也不对观众负责。

它所有的运作,都只是为了一次性敛财。

也就是说,它不过是资方赚快钱的手段,同时扮演着一个嗜血到经典的资本形象:

它既要尽可能快地赚到足够多的钱,同时还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地剔除所有阻碍赚钱机会的因素。

所以在这个本该体现年轻人叛逆与个性的选秀体制里,我们看到更多的反而是肉眼可见的、符合社会主流想象的努力者与顺从者,而那些具有反叛意味的、充满挑战性的可能,都及早地被屏蔽在系统之外。

热衷赚快钱的资方,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败坏着我们本该蓬勃向上的娱乐文化。

网络编辑:汪亚纯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