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劝退的电竞少年经历了什么?

那些被劝退的少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两代人价值观在这里角力,最终胜出的,往往是成人的执念。

发自:上海、杭州、北京

责任编辑:黄剑

焦虑的父亲

上海一个产业园里,一条路隔开了两栋楼,一边是电竞培训教学基地,另一边是青少年网络防沉迷心理治疗中心。

往右走,发掘职业电竞选手;向左走,拯救游戏“网瘾”少年。创办人李刚(化名)好几年前就期待这样一个地方出现,如今终于在他自己的手上成为现实。

几年前,他还是一名为儿子痛心不已的家长。当时,读高一的儿子沉迷游戏,想辍学打职业电竞,他一直苦于寻找解决方式。

“我用了近三年时间让孩子走出来,”2021年3月中下旬,李刚在自己组织的一次青少年网络防沉迷心理治疗研讨沙龙上,面对众多困境相似的家长,回忆起那几年,几乎红了眼眶:

“我过去对游戏完全不了解。我儿子以前非常优秀,初中在班里最少是前三的,但是上了高一之后,突然就完全变了,每天拿着手机在玩游戏,我们去哪玩他也不愿意去。我请来了一个心理医生朋友,儿子始终把两个耳机塞在耳朵里,不交流。没有办法再管了,他最后就不读书了,睡在床上。邋遢,蓬头垢面,东西到处扔,房间里乱糟糟。”

“12点不睡,两三点睡,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大冬天,都快要期末考试了,不起来。我们没办法,老婆浇了一盆冷水在床上,就到这种程度。”

李刚说到这,台下观众倒吸一口冷气。也有家长频频点头表示感同身受。

紧接着,李刚说起自己去找戒网瘾学校的经历。学校在湖南,对方说你写个免责委托书,儿子交给我们,交多少多少钱,我们去把他弄来——

“说白了就是派个车子弄绳子捆着,几个人一绑就带走了,去那学校里面一关。我那时候,谁要能让我儿子回到过去,多少钱都无所谓,对吧?倾家荡产我都无所谓,只要让我儿子能回到过去。”李刚回忆。

李刚最终没有选择戒网瘾学校。他的人生和事业转折,从他决定带儿子去参观BA黑凤梨电竞俱乐部的那一刻开始了。

父亲本意是想让儿子意识到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不易,如果不是那块材料,就趁早放弃。不过,他也退了一步,松口说,“只要你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就支持你。”

这成了后来李刚创办一家电竞劝退培训机构的主要思路。在病急乱投医的过程里,李刚发现,和他一样走投无路的家长很多。包括他自己在内,家长们急切需要一个靠谱的机构,安放他们迷途的孩子,作为家庭矛盾的缓冲区。

而那个被父亲希冀回到过去的少年,叫李震南(化名)。李震南如今彻底放弃游戏,在国外重读高中,准备申请大学。

在李刚眼里,他儿子是最好的电竞劝退案例。但在李震南的故事版本中,一切另有隐情。

孤独的孩子

“说起来可能没人信,我压根就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爱打游戏。”李震南自白。

2017年底,李震南读高一,第一次正式向父亲提出想辍学打电竞。随后三年,他先是辍学,然后去了山东一家职业技术学校电竞俱乐部,拿过《王者荣耀》某商业赛全国冠军,离成为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职业电竞选手几乎只差一步。

2019年4月,李震南拿到冠军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关系一直紧张的父亲发了条微信。在李震南的印象里,父亲没有回复。不久,李震南看到家族群里多了这样一条消息:

“我宁愿要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也不愿要一个这样的儿子。”

时间回到李震南读初三那年。那时候,他最爱踢足球。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三,他一直是校足球队队长,每天放学都会一个人去操场练球,日复一日、雷打不动,直到一个喜欢的女生出现。

那段时间,父亲很忙,姐姐在留学。“很寂寞吧。”他苦笑。经常一个人在家的李震南开始谈恋爱——在此之前,李震南的成绩考进上海前十的高中基本不成问题——仅一个学期,成绩掉到了中专的水平。

此时,李震南还没有迷上游戏,也没机会沉迷,家里没有台式电脑,手机也是读初三时才配的。一个学期后,女生把他甩了——学校里的人都知道,那个女生同时谈了四个男朋友。但他还是护着女生,由此开始被同学孤立,和球队朋友闹翻,退出了校队。

“后来,寒假,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很孤独。然后,下载了曾经瞧不起的《王者荣耀》,下载的时候在想,打游戏,应该就能交到朋友了吧。”

但这远不至于让李震南下定决心辍学、打职业电竞。失恋后,李震南在中考前半年发力学习,加上凭足球考上了体育特长生,最终进了区内一所市重点高中。但开学后,他发现放飞了一整个暑假的自己,成绩突然被同学拉开很大差距,而且初中时的流言蜚语又开始流传。在高中的校足球队里,他再次被孤立——训练时整整四十分钟没有一个人给他传球。他选择了妥协,改踢后卫。

▲  成都某校学生在上电竞实验课  图/视觉中国

“(改踢后卫之后)我把对方的前锋防得没脾气,在一次次抢下他的球后,他气急败坏,从身后飞铲我的脚踝。我站起来很生气,他就眼神挑衅,跟我说想打架吗?我就转身走了。

“从来没有和教练、班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3)


The Little Prince
回复

The Little Prince

2021-05-12

很庆幸我不玩王者荣耀

135****5271
回复

135****5271

2021-05-11

对抗路没有感情

gongzuo10000
回复

gongzuo10000

2021-05-11

拜读了你的评论,谢谢!!

137****3799

2021-05-10

文章讲得全面深刻,最后回到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但这个问题既简单又无比困难。长久以来,国内家庭都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包括有效的关爱、沟通、鼓励与引导,不论城市或乡村,父亲角色更多体现为大家长制威权的一面,而鲜有伴随子女不同年龄阶段以言传身教为切入与孩子和社会共同成长的应有之意。重社会教育而轻家庭教育这一点似乎依旧没什么起色,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之所以负面效应不显著并不是家庭教育比今天有多好,而是社会教育保障度更高,从业者责任心更强,所以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能够在整体化、体系化的社会教育当中得到弥补。现如今,幼托缺失,从幼儿园就开始社会分流,即便进入好学校,老师也仅限于关心成绩以内的事,大部分个性化问题、非标准化问题全部丢回家庭来解决,就非常考验家长的耐心与智慧,如果家长不够进步,不随时更新关于社会发展的知识与理念,或者表现得太急功近利,后果都会在孩子身上积累并最终兑现。

即仄
回复

即仄

2021-05-11

你又懂了?

东方

2021-05-10

玩物丧志,玩游戏成瘾是害人害己的,必须从小教育引导,远离游戏。

跟跟
回复

跟跟

2021-05-11

电子游戏本来就没有深度。这不是一个可积累的行业。程序员数值一改你就GG了。挣快钱是可以,但是有几个人能挣到这样的块钱。只不过受众都是初高中生,他们又都不完全明白人生职业挣钱是怎么回事,然后就沉迷了。

小二歌
回复

小二歌

2021-05-10

我们越来越看不懂,理解不了这个社会了

东方
回复

东方

2021-05-10

玩物丧志,玩游戏成瘾是害人害己的,必须从小教育引导,远离游戏。

科斯定律
回复

科斯定律

2021-05-10

本篇文章从头看到尾,从好奇到悲凉

看这看那
回复

看这看那

2021-05-10

大部分电竞少年的家长对其孩子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都不了解,加上青少年期间的叛逆,家长和孩子沟通极少。恶性循环,沟通少,于是陷入游戏世界寻找心灵的慰藉,家长对游戏的厌恶和抵制,让孩子和家长间的沟通壁垒加厚,于是,孩子在游戏里陷得越来越深。但愿以后,我儿子走什么样的路,都能和我摊开心扉,我都能理性引导,加耐心的等待。成长的规划,人生路的规划,不是一个还没足够的人生经验的孩子来说了算,也不应该是一个自以为事的家长来规定,而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商量。

vicky
回复

vicky

2021-05-10

坚决反对这条产业路径,目前就是朝着产业化,资本化,教育化发展,然后形成了链条,最终从业者参与者更多,最终繁荣了商业,于孩子个人有何益处?特别是人格方面。我想这才是家长们反对的原因吧

LazyGoat
回复

LazyGoat

2021-05-10

每个人都想着做梦能够触碰到最顶级最奢华而由不费任何金钱财富时间得事物,而这种欲望与青少年在青春期竭力发现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了一起,便成了这番模样。说到底,青少年的社会实践经历实在是太少,父母又只关心学习而不在乎他们的成长酸甜苦辣,碰到游戏作为排解的方式便显得顺理成章。

三木
回复

三木

2021-05-10

大一时,我买了若干星际争霸的书,也加入过战队,也想过要不要成为一名职业选手,后来由于懒惰,加一点点理智,放弃了。

飒露紫
回复

飒露紫

2021-05-10

李震南如今彻底放弃游戏,在国外重读高中,准备申请大学。 读到这里,还是感叹,有钱啊

徐灏
回复

徐灏

2021-05-10

好好练,以后操控无人机

驶向拜占庭
回复

驶向拜占庭

2021-05-10

写得不错。很多人不是沉迷游戏,是其他方面受挫,又没法解决,被简单贴了标签

天涯书童
回复

天涯书童

2021-05-10

没错,只有简单的游戏模式才能足够流行,最终发展到职业赛事。如果太复杂,玩家数量就不会太多,终究会是小众游戏。

DAVID应

2021-05-09

“靠脑子”的电子竞技职业寿命还不如传统体育。可能还是因为深度不够,才会沦为打手背式的反应游戏。

186****1380
回复

186****1380

2021-05-10

在星巴克,凑巧地碰到过作为人物的,参加《王者荣耀》的什么级别赛的,电竞小哥小妹在喝咖啡;作为人物的,那些被劝退的电竞少年,当然的是被代表了;作为人物的,执念的走到了一起,然后是,又被分开了,虚拟世界的游戏,延伸地游戏在现实世界。

137****3799
回复

137****3799

2021-05-10

文章讲得全面深刻,最后回到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但这个问题既简单又无比困难。长久以来,国内家庭都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包括有效的关爱、沟通、鼓励与引导,不论城市或乡村,父亲角色更多体现为大家长制威权的一面,而鲜有伴随子女不同年龄阶段以言传身教为切入与孩子和社会共同成长的应有之意。重社会教育而轻家庭教育这一点似乎依旧没什么起色,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之所以负面效应不显著并不是家庭教育比今天有多好,而是社会教育保障度更高,从业者责任心更强,所以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能够在整体化、体系化的社会教育当中得到弥补。现如今,幼托缺失,从幼儿园就开始社会分流,即便进入好学校,老师也仅限于关心成绩以内的事,大部分个性化问题、非标准化问题全部丢回家庭来解决,就非常考验家长的耐心与智慧,如果家长不够进步,不随时更新关于社会发展的知识与理念,或者表现得太急功近利,后果都会在孩子身上积累并最终兑现。

DAVID应
回复

DAVID应

2021-05-09

“靠脑子”的电子竞技职业寿命还不如传统体育。可能还是因为深度不够,才会沦为打手背式的反应游戏。

弘扬
回复

弘扬

2021-05-09

对于以电竞为职业的人,游戏不是享受,而是痛苦。因为,从业的要求是“只能赢,不能输”。对于无法承认输的人,而且要承认精力和思考的煎熬,那么痛苦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游戏的核心是人的交互。所以,对于游戏应该的认识是“我们的乐趣永远在游戏之外”。 青少年沉迷游戏的原因是“填补空白”,这是稚嫩对成熟的崇拜和妥协。很多青少年无法用成熟的模式愉悦自己,而精心设计游戏就能满足这一点。因为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沉浸其中,况且是主动迎合的青少年。 所以,治愈游戏成瘾,首先要弥补他生活的缺陷,然后才能驱动他改变自身的缺点。因此,对于他生活的重新设计关乎他能够突破游戏设置的层层人格障碍。可是,这一点成本太高,投入太大,很多家庭难以实现。 从这一点出发,以电竞的痛苦让青少年知难而退,摆脱游戏,缺乏替换条件。即便他能够不玩游戏,没有其他方面填补兴趣,情感,人际的空白,那么他注定要回到游戏。 我觉得《变形记》就是一个重构生活的范例。之所以,在节目中,很多问题少年得到转变。无不在于在体验新的生活中,真实认识自己身上的问题,继而反思自己,在陌生的环境做出新的尝试,然后在回归原生活后有了新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