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风声鹤唳的庚子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晚清重臣陈夔龙。

困居无聊,偶翻书架,居然找出一册1983年版的《梦蕉亭杂记》,想起几天前马忠文兄说起此书他置案头常读,摊书桌上一看,竟然为之着迷。此书何时所买,已浑不记忆,印象中似乎还买过另一个出版社的不同版本,1983年还是百废俱兴的萌芽时代,这本清朝遗老所撰的小书已经重印,可见当时知识界对它的重视。

作者陈夔龙(1857-1948),字小石,号庸庵,贵州贵阳人,是晚清最后一位过世的封疆大吏。他1948年才在上海病故,抗战胜利后,他是硕果仅存在晚清官至一品的遗老,连蒋介石对他都敬重有加。遗老们则称呼其为庸庵尚书,小石宫保。记得高式熊师还对我说过,他1946年结婚时,庸庵尚书是首席主宾,这荣耀当时可了不得。

《梦蕉亭杂记》初版刊刻于1925年,我手头这个本子即版刻的影印本,因当时节省工钱,三十多年前读者啃无标点的书也较为普及,后来才出标点排印本。庸庵是晚清读书人出身,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中了进士,文笔还是相当不错的。书中记述很多重要场合,如庚子辛丑之间很多奏稿,是由他来起草,这是他出身基层官僚所练就的基本功。

书中所记的,大部分是其身历的晚清史事,而其中又以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和辛丑议和,所记最为详细。在今人考证庚子之役时,此书因较为详细和可信,经常被作为信史引用。此书序言由冯煦(金坛人,光绪朝探花)所写,说书中“光宣两朝朝章国故与其治乱兴衰之数,言之綦详”,刚好过去两个庚子,重新审阅当年这场惨败的战争,格外有趣味。

拳乱初起,陈时任署理顺天府尹,即北京最高行政长官,他颇熟悉京城内外事务,庚子(1900)五月十八日,拳民在京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襄阳翼舟
回复

襄阳翼舟

2021-05-22

“重新审阅……”不行仅是文字的“格外有趣味”——“庚子”和“辛丑”的“道同”和“道路之兴亡”为重!

萧文煜
回复

萧文煜

2021-05-21

钱穆先生说满清统治用的是术而不是制。对汉臣极度猜忌,自己又见识短浅,直接导致重大决策失误,昏招频出,自毁长城

若水
回复

若水

2021-05-20

部族政治,奴民愚民最甚

139****6480
回复

139****6480

2021-05-20

庚子一再生乱,当权者的昏庸愚昧,“什么都可以改,祖宗之法不可改”,愚蠢的坚持腐朽没落,被全世界都早已抛弃的意识形态,拒绝制度改革所致。

186****1380
回复

186****1380

2021-05-20

细说清朝者,必定唏嘘庚子斯时之民向所向之服务精神之亦然:义和拳之武器之当,历史精神状态之必然性之在,吾中华文明与大世界之焉然于交流,不止于欲在市场之互通;其求更在于寻事而讼,故有分教之于,为非要急于食,无意识之急之于信仰,急之于功夫之起底,急之于求成;虽则大清晚期,满朝故事,皆为贲之以之以令人皆知;庚子之知,吾等识夫?

朝歌
回复

朝歌

2021-05-20

“所谓拳民教民,原都是力作的忠厚者,时代的风暴来时,将其随风簸扬,碾得粉碎。”时代蜂拥而至,无人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