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公司的漂白术与套娃经
一家常被环保部门点名,并已最终拉入黑名单的环评公司,看似淡出江湖,但它的马甲公司还在运作。
除了股权和法定代表人等关系,33家公司间还存在时空上的“巧合”。总部在深圳的11家公司,工商资料中共用同样的座机号码,其中10家的邮箱也相同。
错综关联的环评公司网、上万份报告报表。截至2020年4月中旬,33家公司中有22家曾被环保部门通报,通报涉及169条失分记录(扣信用分),42条失信惩戒(列入限期整改、重点监督检查名单、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分别来自生态环境部、2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51个市级(或区县级)环保部门。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29日《南方周末》)
发自:广东深圳
责任编辑:汪韬
3个月跑全国8地编出174份环评文件?2021年4月16日,环评师许某和深圳联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联都)被广东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通报。
“一本报告表要一定的编制时间,环评师要亲自到项目现场了解情况,最后还要在当地参加专家评审会。每天要出两本报告,并且项目遍及全国多省,我们基本能判断,这个环评师有代签的嫌疑。”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环评股负责人李梦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代签”或“卖证”,意为某些持有环评师资格证的环评师,不实际参与编制环评报告但在报告上“签字”,以使报告顺利通过审批。
佛山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重点审查了这些环评报告,发现了问题,通知深圳联都公司到场接受调查,但该公司签收通知后拒绝接受监督检查,被处以失信记分10分的惩罚。
不过,当环评类的公众号转载佛山的通报后,不少留言认为,“有什么好奇怪”“大不了就扣分”。这项灰色产业链在业内并不是秘密。
搜索深圳联都的工商资料发现,与之使用同一个电子邮箱和座机的还有10家环评公司,有的已注销。根据股权、法定代表人、监事等关系,这些孪生兄弟可牵出至少33家环评公司。其中一家闻名于业内——常被环保部门点名并已拉入黑名单、被禁止从业的重庆丰达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丰达)。
深谙重庆丰达往事的王兵(化名)向南方周末记者爆料,重庆丰达已“死”,但其背后的团队仍在运营“马甲”公司,当老“马甲”因屡遭通报而被限期整改后,转而用新的“马甲”继续,“一边脱旧马甲,一边穿新马甲”。
重庆丰达背后的“马甲”江湖,是环评市场化改革途中的极端案例,也是监管者的棘手难题。
丰达往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对拟建设项目可能给周遭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环评分为报告书和报告表,报告书常逾百页,报告表则相对简单。环评是一项“预防性”制度,环评不通过,项目不能开工,被称为“第一道防线”。
早期的环评单位中最红火的是各地环保部门下属的环科所、环科院。编制人员专业性强,更因为与环保部门的亲缘关系,被认为更易通过审批,掌握了最多的环评业务,被称为“红顶中介”。2016年,原环保部要求这些红顶中介“脱钩”。
重庆丰达的前身隶属于重庆市丰都县环保局的事业单位——丰都县环境科学研究所。当时,环评机构必须拥有资质,资质成了最硬的门槛、最值钱的“资产”。
一位从事环保行业的重庆人瞄准时机,收购并将其改名重庆丰达。但好景不长,2017年底,环评机构资质即将取消的消息传开,环评公司只要有一名持证环评师、无须资质就能编制环评报告。
重庆老板想在资质“贬值”之前赶紧出手重庆丰达,深圳商人刘宇新接手了。根据南方周末记者得到的股权转让协议,2018年4月,重庆丰达公司作价100万元转让给刘宇新。
刘宇新,1979年生,常住深圳。王兵介绍,早期刘在亲戚的环评公司工作,从而进入环评行业。
在环评资质尚未取消的年代,没有资质的环评公司要想开展业务,必须花钱“挂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