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情报局 | 低碳饮食,非得吃素吗?

有句玩笑话:如果把牛视作一个国家的话,它们将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比起吃素,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是从源头上减少食物浪费。食物浪费损失的不仅是食物,还有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投入的大量资源。

这些场景或许都不再遥不可及。打开外卖软件,思考着今天是吃牛腩饭还是螺蛳粉,看到手机上的碳足迹追踪程序提醒,本月碳排已达目标上限的一半,权衡之下决定下楼吃快餐。

责任编辑:汪韬

2020年10月,泰国曼谷素食节。 (新华社/图)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在超市买菜时,每一张食品标签上都写着100g该产品生产周期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你会因为鹰嘴豆的“碳足迹”只有牛肉的1/34而选择摄入植物蛋白质么?

大多数肉食爱好者,想必会给出否定答案。首先,人们谈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多想到绿色出行、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鲜少谈及食物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其次,即便了解红肉与蔬食的碳排放量相差十倍以上,牛肉软嫩Q弹、多汁又有嚼劲的口感,又岂是干巴巴的水煮豆子可比?

最近几个月,碳足迹、碳达峰、碳中和等“碳圈”词汇,成了环保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流量”。话题正在出圈,普通人能做的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按照20207月,总部位于挪威的非营利性组织EAT的报告(下称EAT报告),如果每个人都和美国人与巴西人吃一样多的牛排和乳制品,还需要多5个地球才能喂饱这个世界。当前人类在食物的生产、消费过程中约产生1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4%,相当于电力生产活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但要改变人的饮食习惯,困难很大。”2021421日,粮食与土地利用联盟中国项目总监赵海军在“零碳未来与个人行为改变系列研讨会”上谈到,目前公众对整个食物系统的认知还不足,对全球治理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也还不够,应从理念上提高认知的整体性——饮食不仅涉及个人健康问题,更是全球问题。

但低碳饮食,非得吃素吗?

食品快消业,解锁给地球“减负”的新方式

意为“阻止碳足迹”的碳阻迹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碳排放管理的软件及咨询服务提供商。该公司技术总监欧阳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1年春节过后,他们公司的咨询量增长,“电话多得接不过来”。

碳足迹,英文为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