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致谢”走红背后,一个想走出去的乡村

黄树柏对黄国平印象很深,家里穷,“没啥子收入,一年接不上一年”。2000年前后,村里的土房慢慢换成了瓦房,黄国平家是村里最后一批茅草房。

博士论文致谢走红背后还是反映了教育改变命运、“寒门贵子”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与“贵子”对应的,实质是“人上人”观念。

责任编辑:张玥晗

黄国平童年时曾经在仪陇县炬光村居住过的房子,已废弃多年。 (新华社记者 刘梦琪/图)

早在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网络走红前,在家乡四川省仪陇县永光镇,他已被视为榜样,“穷人家里出了一个博士”,家长用他的故事激励小孩好好学习,“走出去”。

2021年4月18日,有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了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这个家乡人眼中的榜样,引发更多网友关注。

该论文于2017年撰写,当年30岁的黄国平在文中细述自己的故事:自幼家境贫困,历经亲人生离死别,凭靠努力和师友帮助,完成学业,从四川大山里的炬光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完成硕博连读,于2017年7月顺利毕业。

在文章开头,他写道,“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又说,坚持下去,“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有网友评价,“文字平淡,苦难却惊心动魄”。

面对突然而至的关注,2021年4月19日,黄国平回应道,“作为众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我才走到了今天。”并祝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近日,南方周末采访多位仪陇县永光镇的居民,发现博士论文致谢意外走红背后,还存在一个想“走出去”的乡村,人们期待着“寒门贵子”的出现,又形成新的教育难题。

“那时条件真的艰苦” 

仪陇县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东北部,是开国元帅朱德的故乡,地形属于丘陵,多山坡。由于山多地少,改革开放后,仪陇成为全国知名的“劳务之乡”“技工之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30万人。

2019年9月,根据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