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开始,南方周末每年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激励了许多中外企业在履责之路上不断进步。然而,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接受社会责任理念,但依然有部分企业责任意识缺失,频发重大负面社会事件。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自2019年起每月评选“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
为推动更多企业重视和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推出“月度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专题,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警示和参考。
为推动更多企业重视和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推出“月度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专题,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警示和参考。
查看全部
2023
-
强调商业道德仍是企业履责的基础——10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10月警示事件中所曝光的企业违规行为具有代表性,其中不乏安全伤亡事故、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典型的履责缺失现象,更有涉事企业多次违法,漠视环境责任。 -
“花式”消费侵权,营销需负责任——9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9月发生的多起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以及上市公司违规事件,都缘于企业在利益面前,抛弃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公然向法律发起挑战。 -
合规仍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基础的要求——8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8月,企业贩卖客户信息、哄抬药价等事件引发社会热烈讨论。企业知法犯法,多次违规,不仅暴露了责任管理漏洞,更应从根源上警惕责任意识的缺失。 -
以透支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成本控制并不可取——6-7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这两月发生的偷工减料事件、伪劣产品事件,以及克扣、拖延工资等事件,都是一些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将经营成本向社会转移的表现。 -
信披违规迎来强监管,上市公司须加强内控管理 ——5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随着中国股票全面注册制实施,企业的信息披露规范也迎来监管部门更严格的监察,2023年上半年证监会和沪深北交易所累计发布446份信息披露违规罚单,占总罚单数量的四成,处罚金额达8140万元。
2022
-
互联网反腐常态化——12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美团、腾讯发布2022年度反腐公告,120余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涉及外部供应商、合作商家等共64家企业。 -
多起腐败事件曝光,银行合规体系待完善 ——11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合规管理领域收集38起负面事件,11起与企业高层腐败相关,9起发生在金融行业,企业合规体系待完善。 -
三季度七成险企偿付能力下滑,保险业需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10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10月共有17家保险公司和16家保险中介机构受到银保监会的处罚,共计罚款744.4万元,处罚案由主要为编制、报送虚假材料和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 -
反洗钱监管持续升级,金融业需强化风险管理 ——9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9月共有20家机构受到反洗钱行政处罚,共计罚款3310.22万元。其中,钱袋宝因包括反洗钱违规在内等17项原因被警告并处罚款1165万元。 -
20家企业广告违规,营销需要有底线意识——8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消费者责任领域有34起负面事件,20起与企业广告违规相关,其中3家企业因发布侮辱女性广告被罚或致歉,君乐宝、711、洁婷,都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
2021
-
消费维权舆情高发,消费升级任重道远 ——11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11月发生在消费者权益和公平运营两个领域的事件占比明显提高。高发的消费维权舆情和个别影响恶劣的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表明,大量分布在消费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主体,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实践与消费升级的诉求并不匹配。 -
汽车质量问题频发,新产品更应重视质量安全 ——12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12月共收集筛选134件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合规管理、消费者责任领域的事件占比位居前二,分别为41.0%、36.6%。其中汽车业的消费者责任事件激增,车企在不断迭代更新的同时,应将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摆在首位,对前沿技术进行深度安全测试,降低产品风险,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
网红餐饮应扎牢食品安全底座 ——10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
金融业腐败与违规问题叠加,社会责任管理能力需强化 —— 9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9月共收集筛选107件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合规管理、公平运营、消费者责任领域的事件占比位居前三,分别为29.0%、20.6%和15.9%。其中金融业合规和腐败问题增多,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系统内部管理体系,强化惩治金融腐败、防控金融风险。 -
餐饮业食安问题高发,须守住食品安全底线——8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8月共收集筛选194件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合规管理、消费者责任、安全与健康领域的事件位居前三,共计占比超六成。其中,网红餐饮品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担忧。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主体,餐饮企业必须主动担负起主体责任,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才能行稳致远。
2020
-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警示报告: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违规事件聚集
-
忽视社会责任,多家企业在疫情期间被处罚——2020年1-2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疫情期间,违法违规和侵犯消费者权益事件增多。经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匿名投票,1-2月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中,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事件占4件,多地药房以及大润发、家乐福等商超因哄抬民生商品价格被处罚。 -
安全责任缺失引发重大事故,商业伦理需慎重思考和践行
9月的警示事件中,守法合规问题依然突出,安全与健康事件有所减少,但事件性质较为严重;在商业伦理和责任治理领域,发生了不少引起社会争议和关注的事件。在愈发不确定的环境中,企业需要审慎思考与社会的关系,察觉、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待,才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掉队。 -
疫情期间违法违规,企业社会责任践行要有“硬约束”——3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
违法违规遭重罚,金融机构合规运营能力需加强——4-5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2019
-
隐私安全保护首当其冲 9月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
9月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别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供应链管理、环境责任和守法合规五个方面,这说明企业仍需要加强基础责任,切实守法合规经营。 -
企业守法合规问题突出,员工责任问题凸显——11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11月份,在守法合规、消费者责任、安全与健康、公平运营等领域发生了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部分企业在2019年内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此外,劳工问题凸显,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中,有两件与员工责任相关。必尽责任未尽依然是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重视的首要问题。 -
71件警示事件,必尽责任缺失占67.6%——10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10月份,在企业生产安全、药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守法合规等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反映出企业在基础责任践行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
生产安全事故居“高位”,互联网企业需“向善” ——12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12月份,在消费者责任、守法合规、安全与健康等领域发生了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其中,在评选出的“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中,互联网相关事件占4件,生产安全事故占3件。企业在基础责任践行方面仍存在重大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