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陆地边界有2.2万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南方周末推出国防知识讲座专题,记录国防军备的发展与重大事件,展示军队故事、戍边军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军队编制体制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
国防知识讲座
-
印军后撤背后的玄机: “九个月里,边境那边发生了什么?”
“如果印度人把‘脱离接触’当成是‘中国让步’,那是极大的错误。”俄军事专家安东·拉夫罗夫通过分析2020年11月至今年1月的拉达克公路主干线通车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印军已到了“强弩之末”。 酿成1962年中印边境交战的尼赫鲁政府“前进政策”,到今天都没有寿终正寝,只不过换了一个新词——“争控”。现阶段争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无人区。 (本文首发于2021年2月25日《南方周末》) -
维和军人姜青阳、刘海龙、王亮、杜川:我在马里维和,“炮弹就在眼前爆炸”
“我们分遣队大部分人员都来自‘雷锋部队’,有的战士就来自雷锋生前所在的汽车连。在国内我们是发扬雷锋精神的排头兵,在国外维和也不能落后。” -
护航军人王明勇、纪乐江、石磊、江山: 我们在海上护航, 今年170天没有靠港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
中印关系70年:“搬不走的邻居”,都要向前看
198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开启新篇章,双边关系保持稳步发展势头。但即便在中印两国关系顺利发展的时期,边界争端和对峙仍不时发生,领土争端涉及主权和民族感情,中印边境对峙和冲突成为影响两国战略互信、阻碍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症结。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印关系已远超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战略意义。展望未来,中印双方应扩大合作积极面,缩小消极因素,不做有损于双方互信和合作的事。 -
03:32
外骨骼装备打造中国“超级士兵”
-
中印防长会晤谈边界争端 魏凤和:“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
-
移防三年,六连还是“硬骨头”
新增装备多、新训课目多、新转岗位多。多个“新”字汇成了一个“难”字。面对新环境新变化,“六连和其他普通连队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一种精神内涵。”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30日《南方周末》) -
6·15中印边界冲突事件分析:中印边界争端不会成为印巴冲突模式
-
03:23
抗疫现场“神秘”的防化兵
防化兵,这一大多数人只在影视剧中见过的兵种,近期却频繁出现在新冠肺炎的抗疫现场。 -
南方周末直击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现场:中美两军关系应成为两国关系稳定器
2019年6月1日,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的主题演讲后,最后一个对他的提问机会,被来自中国代表团的一位将军抓住了,他是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徐辉少将。 对中国将军徐辉少将的回答,沙纳汉语带机锋:“我在波音的经验有助于处理中美军事关系。中国是美国的最大竞争者,但同时也是伙伴。规则建立后,须遵守……美中不要冲突,我对此有信心,但必须以沟通为基础。” -
移防与留守: 深圳武警边防部队的“变”与“不变”
11年前,刘兴由河北老家来到深圳当兵,如今已在深圳安家的他,却和他所属的部队一道,面临着调离熟悉城市的可能。 -
中国空军:飞出新型作战能力
看着“胖妞”灵巧地抖动“翅膀”徜徉长空,“运-20”首飞试飞员、空军某试飞局局长邓友明大校仿佛看到了10年前的自己。2008年,空军选拔组建首批运-20试飞员小组,一共九人,他是其中之一。 “2008年以后,我们参与设计、参与地面实验、参与型号改装培训。通过五年的准备,2013年1月26日,完成首飞。又经历了三年的科研试飞,2016年7月,交付部队。”邓友明回忆往事。 -
中国海军舰艇首访委内瑞拉
“我代表宪法领导人马杜罗欢迎你们到访委内瑞拉,欢迎你们来到查韦斯的故乡,进一步加深两国友谊。”这是委内瑞拉巡逻舰叶库阿纳号,对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发来欢迎词。 -
改进歼-20,战力更强劲
最强战机歼-20到底有何战力? -
守卫西南边境线:感受变与不变
在边境,除了一如既往地翻山越岭,孤独与繁荣,更像互不相容的水与火,同时磨砺着这群年轻的官兵。 -
南疆边海防大型专题视频第一集—《鸟瞰边境》
跟随我们的航拍镜头,鸟瞰西南边境! -
中国军队根治士兵“和平病”: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尽管“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但与此同时,和平也是军人的最大挑战。 -
海上阅兵“亮剑”南海传递了哪些信号
黄家福正刷着朋友圈,突然被一条信息所吸引。中国海军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 -
中印关系会重回正轨吗?
自去年底以来,中印关系似乎开始走出低谷。 -
中国军备,用变化说明一切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海、陆、空装备日趋完善。 -
“民事守土”:水陆两栖飞机将助力中国南海
前不久,“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为中国南海维权与开发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