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用独有的方式抒写属于她的时间,诠释对中国、对世界的理解,从稚嫩走向成熟,并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取得了辉煌也经历过曲折,获得了掌声也经历过苦难。读懂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方能看清中国过去的一个世纪。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方周末》策划大型特别报道“百年征途”,回望一个政党的百年身影。
今天起,我们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展现共产党人的求索历程。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用独有的方式抒写属于她的时间,诠释对中国、对世界的理解,从稚嫩走向成熟,并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取得了辉煌也经历过曲折,获得了掌声也经历过苦难。读懂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方能看清中国过去的一个世纪。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方周末》策划大型特别报道“百年征途”,回望一个政党的百年身影。
今天起,我们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展现共产党人的求索历程。
查看全部
寻找留法生后人
-
追忆留法生
-
丁肇青:不愿受冤愤而辞职 | 追忆留法生
“五四”运动更像一道分水岭,轮船上的青年人大多是当时的学生领袖,心中自有一片赤色。 -
章韫胎:编写中国第一本细胞学教材 | 追忆留法生
抗日战争期间,章韫胎携家人随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深入少数民族居住地,用生物学家的视角开启了古史研究,完成了对“麒麟”和“凤凰”的考证。逝世前,尚有《中华古史发展》未能完稿。 -
许祖熊:牺牲后头颅悬挂3天 | 追忆留法生
1919年秋,许祖熊同叔父许肇棂、堂兄许祖熙、舅父范易4人同时取得赴法留学资格,轰动乡里,乡亲们都去庆贺。许家准备杀4只鸭子招待大家,但还未宰杀,鸭子就死了3只,另一只脚也跛了。 -
萧振汉:“为私种田不回,只有死尸才回” | 追忆留法生
母亲知晓他的志向后,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你放心大胆地去做,家里的事会帮你安排好。到时将大哥的孩子过继给你。”
红色地标
-
红色地标丨寻找李大钊,发现陈独秀:海外红色影像“猎人”
“那个馆光是打车就要一个半小时。”这位汉学家埋怨太远,李玉贞投其所好,许诺“送两瓶啤酒在路上喝”,汉学家这才一口应下。 他们并不知道,在1964出版的《罗易回忆录》中,同一段影像的截图曾被用作配图。并且,左下角的东亚男子被视作“印度支那代表胡志明”。 “一开始,我们干劲很大,想把中共一大代表的影像全部集齐。”汪珉失望地发现,挖掘档案、辨别人物,精细,且艰难。 稀缺性势必带来利益的纠葛,吴琼发现不少早期历史影像的真实性“尚待考证”。 -
红色地标丨乡村贫困的共性是“现代性缺失” :对话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
在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社会环境中,仅仅通过个体的努力来改变贫困的命运会越来越难,因此我们更需要从制度层面增加供给,比如为贫困群体提供“两不愁三保障”,帮助他们补上福利的缺口,这就是脱贫攻坚的意义。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20日《南方周末》) -
红色地标丨“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一个苗寨的振兴
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是湖南省内第一批。脱贫之后,十八洞村的发展方向率先转向乡村振兴,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八年来,见证十八洞村变化的孩子们也逐渐长大了。2013年后,十八洞村陆续走出二十多名大学生。2021年村两委换届,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80%。 1996年出生的施林娇,是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疫情过后,她决定留在村里,陪伴爷爷的同时,继续探索短视频和直播。她看重的是这个村庄的发展机遇。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20日《南方周末》) -
红色地标丨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赵建军:“绿色政绩观在各地落实中仍有欠缺”
作为一个小村庄,余村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在于,余村的村干部都有见地,在关停矿山后坚持“两山理念”,“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逐渐摸索出这套办法。 绿色政绩观的推行,尤其在近年来的生态发展与脱贫攻坚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要看到绿色政绩观在各地落实中仍有欠缺,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还有市场。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
红色地标丨“两山论”发源地安吉余村:在绿色发展中“造血”
“两山论”在余村提出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余村时,这里已经完成一次刀刃向内的“革命”:村集体决定关停矿山,发展生态旅游。习近平当场称赞“这是高明之举”,并用一句话勉励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没有人否认“两山论”光环给余村旅游业的加成,汪玉成思考的是,如何让余村在“绿色发展”中能够自己“造血”。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城市巨变
-
专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人们来雄安是要生活的”
我的期望是,未来的雄安会有深圳粤海街道那样的混合开发模式,会有杭州那样呵护滋润水体岸线的态度,会有成都那样轻松闲适的生活氛围,会有上海那样为了保护城市风貌划定“永不拓宽的马路”。 中国城镇化下半场,我觉得是回归生活常识,真正关心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关心教育、医疗、空气、阳光,让人们有尊严地安全地生活在一座有活力的城市里面,有公平的福利待遇和健全的保障,有幸福感。 -
雄安,成长进行时:“把城市轻轻放进这片空间”
此刻,谁也无法下结论,这将会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可以预估的是,这是一座会自我学习的城市。和雄安的千年使命相比,规划和建设的四年,是这座城市重要的成长期,未来则有无限可能。 规划师首要考虑的,不是哪里可以建设,而是哪里不能建设。“先植绿护绿,后建城,把城市轻轻放进这片蓝绿空间。” 来自首都的一些机构已在雄安次第安家。著名的“三校一院”中,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校舍已经封顶,宣武医院还在建设。 未来生活在雄安的人,抬头看不见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因为电线都被巧妙地安置在了地下。 350公里之外的张北,大风推动风机转动,这些远道而来的风电点亮了雄安的灯。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日《南方周末》) -
专访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卢琦:“我们只治理‘人造’沙漠”
“我们治理的,是距今一万年以来新增的沙漠,称之为人造沙漠。”因为这些沙漠(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沙尘暴是个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没有沙尘运输,我们的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其实沙尘暴和土地沙化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再强调一遍,沙尘暴是个自然过程。” 要树立一个新理念,“沙漠是资源,大漠也美丽”。荒漠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能产生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
宁夏沙坡头:沙漠不等于“沙魔” 从草方格固沙到实验室测沙
“沙坡头的意义不仅仅是草方格的成功,这里也是新中国沙漠科学研究的起点。” 作为沙漠生态研究者,李新荣并不像前人那样将沙漠视为“沙魔”,反而对沙漠带有一丝温情。“沙漠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固沙是为了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非一定要在沙漠里植树造林。” 得到世界认同的中国治沙模式,已不只一个沙坡头。“中国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技术、中国模式。”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24日《南方周末》) -
嘉兴,南湖边小城百年蜕变
这家公司如活化石般穿越百年,见证了嘉兴这座夹在沪杭之间的小城,随着中国经济的激荡浪潮,如何从农业社会进化到遍布“隐形冠军”的工业社会。 “上海土地很紧张,房价一涨,工业没法在市内办,所以上海资本往嘉兴流,给嘉兴增添了很多现代化的制造业、服务业,提升了产业结构。” 嘉兴离上海、杭州近,隐形冠军企业给大城市企业做配套起步,同时也获得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会。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3日《南方周末》)
网络编辑|思考 汪亚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