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荒”正在激起全球科技民族主义浪潮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企业发动的“芯片战争”,开创了对盟友经济利益的打击先例,也第一次明确将“国家安全”列入贸易战的行动理由。
“我们要建立全球的多边控制体系,就要解决主要芯片生产国共同的担忧,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使得政策的效益最大化,实现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的伤害最小化。”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2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于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0年12月以来,席卷全球产业界的“芯片荒”仍在继续,正影响着全球政治和经济。
贸易战、新冠疫情与寡头垄断
汽车行业是“芯片荒”的重灾区。2020年12月,德国大众汽车集团首次就芯片短缺发声。不久,通用、福特等汽车制造商也以减产应对,预计第一季度美国汽车产量将减少10万辆。日本本田也停止了其在英国南部小镇斯温顿工厂的运作。
据国际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计,2021年度全球汽车行业将因为“芯片荒”损失606亿美元。
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也未能幸免。美国苹果公司行政总裁库克(Tim Cook)表示“半导体供应非常紧张”,日本索尼公司也承认芯片短缺是造成其家用式游戏机Play Station 5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
英特尔(Intel)、高通(Qualcomm)、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以及AMD等半导体企业纷纷要求美国总统拜登提供解决之法。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一轮“芯片荒”的导火索。在居家隔离和远程办公期间,人们对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需求陡增。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运用5G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云端居家工作。今天,一切设想突然变成了现实。”全球半导体协会(WSA)秘书长乔迪·谢尔顿(Jodi Shelton)说。
据市场研究机构Gfk统计,2020年,德国电视机销量上升了11.2%,笔记本电脑销量增长了24%,电脑显示屏销量激增60%。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月,电子产品和家电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长了14.7%。
2019年6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在半导体领域发动的贸易战,也让原本严重的“芯片荒”雪上加霜。贸易战不仅限制了芯片的产能,还加剧了需求方普遍的悲观预期。
不少制造业巨头纷纷大规模囤积芯片。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打破了它低库存、短周转的“及时生产制度”,至少囤积了1至4个月的芯片使用量。
作为芯片制造的上游产业,光刻机市场也受到“芯片荒”影响而火热起来。三年来,荷兰ASML公司的光刻机占全球市场80%左右,其产品销量一直供不应求。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二手芯片制造设备也水涨船高,平均涨价20%,光刻机等核心设备则上涨3倍。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越来越呈现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鸡蛋集中在少数几个篮子里”也加剧了芯片断供的风险。
2005年,全球可生产高端芯片的企业大约有15家,当前只剩下三星、台积电能够设计并制造5纳米(Nm)芯片,高端处理器制造商也只剩下三星、英特尔和台积电。
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估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