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大众媒体时代的怕和不安
如果人们期待,特朗普落选就能让右翼民粹主义这场席卷全球的浪潮退潮,那无疑是一种盲目的乐观。因为在这种政治现象的背后,是由身份政治、种族主义、极端宗教右翼等构建的一套聚焦于恐惧的社会心理机制,它将如幽灵徘徊在这个世界,充斥于网络媒体,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以恐惧为根基的新利维坦。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2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2020年6月,一张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手持圣经的照片引爆了美国社会的公共舆论,成为当年最热的讨论话题之一。这幅照片拍摄于当年6月1日,在白宫政要和随从的簇拥下,特朗普走到白宫对面的圣约翰教堂前,摆拍了这张照片。
在同一时刻,照片之外所发生的,正是警察用暴力和催泪弹驱散和平示威的人群。当主流媒体将两幅画面并列在电视上呈现时,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愤怒,指责特朗普违背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当天晚上,甚至连华盛顿特区圣公会的主教巴德,也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反对特朗普的这一做法,认为这是“神圣的事物被滥用来做政治背书,不仅伤害人,也让人反感”。
为什么特朗普会做出如此举动,甚至故意让这张照片成为一种政治符号,却值得让人深思。事实上,这种政治行为和符号并非特朗普所独创,一旦我们将视野放到欧洲,类似的事情早在2009年就已经发生过。
右翼民粹主义的全球化
在2009年的奥地利,持右翼民粹立场的自由党政客海因茨·施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也曾有类似的表演。为了博得选民的支持,施特拉赫摆拍了一张政治海报反对穆斯林移民。在这幅海报中,他高举十字架,摆出一副救世主的形象。
早在2004年,施特拉赫就因为种族主义言论,被维也纳州高等法院判定“类似纳粹主义”。但在此后,他仍旧以反移民、要“维持维也纳纯正血统”的主张,获得了大量选民的支持。在2006年,施特拉赫打出妖魔化移民群体的政治宣传口号:“每两个难民中就有一个罪犯。”这一做法激起奥地利各大媒体的声讨。尽管如此,他却仍旧能够使自由党成为国会第三大党。
这位奥地利政客和特朗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纽约时报》2017年2月17日关于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陆军中将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辞职的报道中,提到特朗普和普京之间的中介人之一就是这位极右翼的奥地利政客施特拉赫。而特朗普好像学会了施特拉赫的策略,无论是在总统竞选之前还是担任总统期间,打出的最吸引人眼球的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利用色彩鲜红的大型集会,发布各种反智、反移民的言论,以种族主义、排外主义来收割票仓。
特朗普的各种行为似乎都是在复制施特拉赫的做法。这种组合意识形态的特点是,强调本土化、抵制事实真相,一旦与放任的自由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相结合,就可以裹挟大量民众来反对精英,在政治理论中常常被称为“右翼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