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遗孤:哪边是故土,战后漂泊数十年

“遗孤们大多选择回到日本,他们想把一生的痛苦、漂泊,没有得到的或者已经失去的爱,寄托在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度,渴望在这里开启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但是很快发现,这是一场幻梦”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哈尔滨

责任编辑:黄剑

76岁的孙玉琴常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听着钟表“咔吧咔吧”的走动声,一坐就是一下午。她向来客一遍又一遍地讲述有关她出生的故事,但近两年,大约是上了年纪,细节渐渐模糊。

伴随着记忆老去的,还有孙玉琴腿上的那道疤。如今,在爬满褶皱的皮肤上,要经过仔细辨认才能找到那道白色的伤痕。

孙玉琴是一名日本遗孤。76年前,亲生父母生下她10天后,用小刀在她腿上划了个记号,把她托付给了一户东北人家。几天后,他们便死在了松花江畔的山脚下。

▲ 孙玉琴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苏联红军乘胜追击,成千上万遗留在东北地区的日本人开启了一场大逃亡。一路上,有人病死饿死,也有自相残杀或集体自杀在荒郊旷野的。像孙玉琴一样幸运活下来并被中国人抚养长大的“日本遗孤”,据《日本遗孤调查研究》统计,这个群体人数在4000以上,其中90%以上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他们是在战争中被抛弃的孤儿,是时代悲剧里“敌人的孩子”。因为养父母之恩,他们对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在中国度过了漫长的40年甚至更久之后,多数遗孤辗转半生,最终回到日本。

但在日本,他们很快发现自己依旧处在社会边缘,难以融入。他们被日本人当成中国人,就像当初在中国被嘲笑为“日本鬼子”一样。他们虽然有两个家乡,但好像哪边都不是真正的故土,始终如同一条在海上漂泊的船。

▲ 电影《又见奈良》剧照,陈惠明(右)在遗孤二代小泽(左)和日本退休警察一雄的帮助下开启寻人之旅

3月19日,鹏飞导演、贾樟柯监制的电影《又见奈良》上映,借助影像再一次向人们呈现这段历史。

逃亡、自杀

后来,人们回忆起日本战败投降后难民逃亡的日子,总会提起那场连续下了10天的阴雨。

5岁的芝田桂子跟着父母、哥哥及两岁的弟弟和一群日本人开始了逃难之路,雨没日没夜地下。母亲准备的饭团吃光了,他们就挖土豆、野菜吃。

起初还能听到人群中绝望的哭声,随着饥饿寒冷和混杂在空气中的血腥味笼罩过来,人们已经开始变得麻木而呆滞。“因为怕遇上苏联兵,我们白天不敢动,只有在晚上才能走。”芝田桂子向本刊记者回忆,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穿过树林翻山越岭。

“在城外苞米地里,我妈妈走的时候,就不要两岁的弟弟了。”芝田桂子清楚地记得,土匪杀死她的母亲后,她和哥哥分别被两户东北人家收养。

芝田桂子所在的队伍,是日本逃亡移民中的一支。战后,遍布在我国东北各个角落的日本移民,纷纷长途跋涉,向哈尔滨等大城市的火车站或者沿海地带聚集,寻找机会回日本。

1936年,日本政府制定“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为了全面占领东北,不仅派出了军队,还在本土招募了大量普通农民组成“开拓团”,让他们拖家带口,漂洋过海,移民到中国。

▲ 日本侵华时期的“开拓团”招募海报  图/受访者提供

日本战败之后,“开拓团”成员纷纷想办法回到日本。因为45岁以下男性多数被征兵,逃亡的队伍里大多为老幼妇孺。为了防止孩子的哭声被苏联兵发现,很多婴儿被刺死或丢弃,集体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据《满洲开拓史》记载,死亡人数超过20人以上的“开拓团”团民集体自杀事件,就有近百起。而据《伪满洲国史》记载,在战后的1945-1949年间,日本人共死亡176000人,其中,“开拓团”团民死亡人数近8万。

▲ 自杀遗孤的友人所写的悼文

“奶奶竟然亲历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戴防毒面具的鲁迅
回复

戴防毒面具的鲁迅

2021-04-20

军国有罪,孩童无罪。他们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生命,不应该依据出生背景而否定他们

弗洛伊德的木马

2021-03-25

不值得同情

杉泽
回复

杉泽

2021-03-29

可悲又可怜

138****6018
回复

138****6018

2021-03-28

中华民族的仁慈,才有了这些事。换任何一个国家,敌国子女即使不手刃之,由它自生自灭总可以吧?当时死绝了,还有这些事?清灭,民国优待其皇室成员。明灭,淸追杀明室至少一百年吧?

弗洛伊德的木马
回复

弗洛伊德的木马

2021-03-25

不值得同情

成都无影脚
回复

成都无影脚

2021-03-25

他们在中国过得好吗?好像不怎么好;他们在日本寻到更好的生活了吗?好像差得远。没有乐土,梦想破灭,日本政府发动战争,欺骗人民,是有罪的。

186****1380
回复

186****1380

2021-03-24

两边,中国和日本,都是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遗孤的故土;这一边和那一边的情结,构筑着中日民间友好的情意,虽然是在情绪上,时不时的会出现流露出遗憾的瞬息,这样的内在着的还将告诉的驱动,让人们又体会到了遗憾的美。

是nan不是lan
回复

是nan不是lan

2021-03-24

曾经看到一句话,大多日本人讲小礼而无大义。近些年,我倒觉得某种程度上是的

天经地义
回复

天经地义

2021-03-24

希望这段历史,国家能重视起来,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系统性的编写一套日本战范遗孤史。让更多国人了解,所知;让更多的日本人铭记历史.

神仙下凡
回复

神仙下凡

2021-03-23

那些回到日本的遗孤,确认了自己的确被抛弃。

137****6159
回复

137****6159

2021-03-23

战争的残酷,远不止“死亡人数”有多少。而是一代接一代的遗憾

东方
回复

东方

2021-03-23

无法想象的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