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河三角洲的“资源诅咒”
“黑金”没有带来财富,还加剧了贫穷、污染与冲突。作为一种油气寄生型反政府武装,它们的经济诉求通常大于政治诉求,很少提出“民族自决”之类的政治口号,其核心斗争目标是要求与联邦政府分享油气收益,并迫使跨国石油公司支付污染补偿金。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于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1年1月29日,荷兰海牙法院作出裁决,要求荷兰皇家壳牌(Shell)石油公司对2004年至2007年多起漏油事故负责,并赔偿尼日利亚农民的损失,清理受污染的环境。
被“黑金”渗透的生活
总部设在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的壳牌,是非洲最大的跨国石油公司。从1956年开始,该公司就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开采石油,并频繁发生漏油事件。据联合国环境署保守估计,平均每年的漏油量为24万桶。大量漏油不断入侵尼日利亚的河流、土地和海洋。
“我们当然知道饮用水已经不安全,可又能怎么办?”31岁的贾德瓦尔·艾丽·哈吉(Jadwal Allie Haji)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每隔六七天,她都要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到三公里外的泥井取水。去程,两个孩子可以坐到毛驴板车上,返程路上则要帮着推车。
2019年12月,笔者随国际环保机构在卡齐纳州(KATSINA)南部一个小镇考察时发现,所谓“泥井”只不过是在干涸的河床中挖下三四米深的坑。
从“泥井”中涓涓流出的水呈黄褐色,零零散散地漂着油星,哈吉把水舀到黑色的大水罐中运回家,几只水罐上还残留着“shell”的标志。
哈吉的丈夫带着16岁的长子在一家外国炼油厂做保安,他的报酬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过,作为尼日利亚的支柱产业,石油化工反而成为当地居民的“负资产”。
“饮用、煮食和清洗都要用污水。如果人们幸运地抓到鱼,也只是受到污染的毒鱼。”一份题为《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石油、污染及贫困》的报告写道。
空气中总是充满呛人的臭鸡蛋味,位于尼日尔河口的奥尼查已多年蝉联“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平均每立方米空气的悬浮颗粒物为600微克,远超世卫组织(WHO)规定的每立方米20微克的安全线。
“人们在污染的空气中呼吸,在污染的土地上耕种,用泛着油光的河水灌溉,再收获和食用污染的农作物。因此,他们自然也无法给孩子们提供健康的食物。”环保工作者马克米德·卡马拉说。
由于长期生活在有害的环境中,尼日尔河三角洲居民人均寿命比尼日利亚全国平均水平短10年。英国《卫报》还披露,石油泄漏区半径10公里内的婴儿死亡率是其它区域的两倍。
“先发展,再治理”的模式成本高昂。仅在尼日利亚南部城市奥戈尼兰(Ogoniland),联合国环境署评估报告认为当地的初期治污需要花费10亿美元,整个污染清理和环境可持续的复苏则需要25至30年。
当地政府和居民希望,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要为天价治污费埋单。一些环保工作者还抱怨,当地人对各种污染已习以为常,他们生火煮食、焚烧垃圾,对污染索赔的热情远高过环境保护。
相互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