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IPO企业遇检查疯狂撤回,暴露了啥?

大批公司都想趁着政策红利上市,赌的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抓住监管层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窗口期。

“中介机构做材料,已经做成流水线了。”金静说,部分券商甚至会雇用实习生撰写招股说明书,有些底稿是上市公司帮忙整理,有些连底稿都没有。

尽管规则中明确了“申报即担责”,但实际上只有特别过分的,交易所才给予处罚,因为材料质量不过关而不受理的,一家都没有。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8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发行人与中介机构之所以能够被现场检查震慑,主要原因是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 (视觉中国/图)

一股“寒流”正袭向A股排队冲刺的拟上市企业。

2021年1月29日,证监会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下称“规定”),这是注册制开闸后,针对拟IPO企业质量检查的新举措。两日后,证监会披露首批20家公司名单。

截至发稿,这20家企业中,竟有16家企业主动撤回IPO或保荐人撤销保荐终止审查,撤回率达80%。如此高的撤回率,令市场哗然。

不仅现场检查令IPO企业连同中介机构如坐针毡,2021年以来,A股IPO从严审核的趋势愈发明显。Wind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今,已有70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核,远超2020年同期数据。

注册制后,大量企业冲向A股,不乏一些资质不够的企业,导致堰塞湖再现。但层层加码的审核,也让市场产生一些疑问,难道重回审核制了吗?

浑水摸鱼

根据规定,现场检查机构是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交易所,目的是在拟IPO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场所,采取一定方式,对其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这是注册制后明文新增的一个环节。IPO的审核流程,以创业板为例,包括提交申请、受理申请、审核问询、上市委审议、审核通过后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目前来看,现场检查发生在审核问询这一前期阶段。

就职于国内A级券商投行质控部的陈明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现场检查的内容比较复杂,包括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公司历史沿革,以及核查中介机构工作底稿等内容。

哪些拟IPO企业将被选中?有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其中问题导向的检查对象,指的是发行上市审核和注册阶段,首发企业存在重大疑问或异常,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的企业。

2020年1月31日,在407家科创板和创业板拟上市企业中,20家企业被选中。“这20家企业是监管部门觉得有问题抽出来的,并不能说所有排队企业的撤回率都达到8成。”一位券商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截至目前,上述20家企业中,已有16家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