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出圈”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两会,至少有37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及“碳达峰”“碳中和”,有的还形成了正式的提案、议案或建议,关注碳的代表委员领域不仅来自能源行业,还有农业、海洋、金融、法律,甚至互联网企业。

“相比于过去针对污染物的环保治理模式,碳中和是一个更高的要求,也倒逼我们下更大的决心,深化能源结构改革。”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2021年1月,贵州省六盘水市出现降雪天气。电网员工对输变配电设备开展巡护运维,排查线路杆塔积雪、覆冰、树障等情况。冬季用电需求高和新能源的电力供给低的矛盾正日益凸显。 (新华社/图)

北京人民大会堂内代表委员们讨论的国家决策,牵引着两千多公里外珠三角厂家订单的潮起潮落。

最严“限塑令”在2021年正式生效,元旦一过,深圳大街小巷的咖啡厅、奶茶店、连锁餐厅的塑料吸管就魔术般换成了纸吸管、不锈钢吸管。广东东莞虎门镇康源公司总经理江塨汉忙得焦头烂额:2020年底囤的纸吸管几天内就销售一空。整个1月,他们的供货工厂24小时开工,生产了近1亿支纸吸管。

一位东莞寮步镇的塑料吸管厂老板发现,自己的一线城市客户已经全部流失,他正考虑逐步淘汰塑料吸管生产线,换上纸吸管生产线。“这笔投入会很大,我还在犹豫”。

减塑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不只“上热搜”,“为什么要用纸吸管”“极简日记打卡”等关键词也越来越渗入年轻人的生活。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成为时尚,也是“十四五”规划蓝图中的一幕。2021年全国“两会”,生态环境保护一如既往地成为热点。除了“黑臭水”“雾霾天”,建设“美丽中国”的规划路径上,越来越多的专业术语正在出圈,比如“碳”。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两会,至少有37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及“碳达峰”“碳中和”,有的还形成了正式的提案、议案或建议,关注碳的代表委员领域不仅来自能源行业,还有农业、海洋、金融、法律,甚至互联网企业。

跨界议“碳”

“已经很久没在两会上见到针对同一个(环保能源)议题有这样的盛况了。”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向南方周末记者感慨。他连续多年带来与环保、新能源有关的建议,今年两会,他看到来自各行各业、各个角度的有关碳中和的提案和建议,自己也准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