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救命药”:挤进医保门,难过医院关

高价“救命药”进了医保,医院却买不到,患者只能走自费药房购买的现象依然常见。被纳入医保报销的创新药在大部分医院仍面临落地难,“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有的医院进百分之五六十、六七十,有的只进两三个、三四个品种”。

过去,卖药是医院的一个盈利项。2017年7月药品零加成政策在全国实施后,卖药变得无利可图,医院对新药的拣选和引入缺乏动力。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马肃平

创新药进了医保,却经常面临“医生开不出,患者用不上”的情况。图为医院药房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药物存储管理分发系统运行情况。 (视觉中国/图)

一些经过层层筛选、“灵魂砍价”的新药、好药,进得了国家医保目录,却进不了医院药房,导致医生没法开,患者用不了——这一现实刺痛了许多人的心。

最着急的莫过于等待用药的患者,毛毛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大二那年确诊了多发性硬化(MS),这是一种罕见的脱髓鞘疾病,中国的发病率约为每年0.235/10万人。

“罕见病患者群体中,我得这个病还算是比较幸运的。”MS目前尚不能治愈,但至少有药可缓解症状,全球有近20种MS相关的药物上市,国内已获批的有5种。

久病成医的毛毛对进了医保的药如数家珍,但她并不敢抱太大的期待,因为“买不到药的情况太常见了”。自从2017年“倍泰龙”(即重组人干扰素β-1b)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目前共有4种MS药物进过医保目录(2019年“倍泰龙”续约失败,退出医保目录),但患者买不到药的消息还是屡见报端。

不单是罕见病药物,抗肿瘤药物、慢病药物都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每年国家医保谈判所覆盖的药品,通常涉及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且多为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药品,这其中亦包含众多1类新药。通俗地解释,1类新药是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它们往往是临床急需的“救命药”。

根据中国药学会对1420家二、三级样本医院的统计数据,2018-2019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肿瘤创新药,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进院比例仅为15%-25%。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医药卫生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委员频频发言,以期能改善这个局面。

“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对1类新药进院开辟绿色通道,减免不必要的流程和限制,在各省市医保落地后快速进入临床。”在2021年《关于畅通1类新药快速准入医疗机构机制、提高患者可及性的建议》的两会建议中,姚树坤如是写道。

可望不可即的“救命药”

瓷娃娃、渐冻人、睡美人……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7)


138****0569
回复

138****0569

2021-03-22

医院、主管部门、生产企业,制度制定者好合力解决问题

199****0479
回复

199****0479

2021-03-20

政府必须对医院进行严肃整顿。

佛系中年
回复

佛系中年

2021-03-20

喝高调没用,行政不用吃饭吗?财政的钱来源于税收,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人间值得

2021-03-14

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就不能单纯的市场驱动角度考虑问题了,这时候是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候,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155****4360
回复

155****4360

2021-03-20

初衷是好的,就是中间过程太复杂,要是没有过程,一部分就无利可图,换言之,还是没有起到还起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改变,准确讲是改革

疯狂土拨鼠
回复

疯狂土拨鼠

2021-03-19

你说错了,医保没钱,于是就各种卡医院,设置指标,医院也没办法,不敢乱开药了,动辄会被罚款,哪敢随便开

东方

2021-03-13

一句话就是医德医风的严重的缺失,把救死扶伤丢一边,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朱明
回复

朱明

2021-03-16

医院仍然还是个生意场。

山水
回复

山水

2021-03-15

只对患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是真正的优越性,多方共赢才是长久之计

人间值得

2021-03-14

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就不能单纯的市场驱动角度考虑问题了,这时候是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候,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152****6476
回复

152****6476

2021-03-14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忠实读者
回复

忠实读者

2021-03-14

那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医院的医生护士也要靠医院的营利吃饭,应该是政府拨款拨太少了吧

否则我我我我

2021-03-13

公立医院凭什么唯利是图?过度医疗泛滥成灾。

135****5670
回复

135****5670

2021-03-14

最后一公里任重道远

人间值得
回复

人间值得

2021-03-14

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就不能单纯的市场驱动角度考虑问题了,这时候是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候,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186****1380

2021-03-14

也许是可以从木桶效应的角度看这个事,叫医院卖药而又还令医院无利可图,你说医院对此的积极性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吗?而相对的看,罹患孤儿病的患者的用药,只有在医院极为积极的找药,和卖药的前提下,才能够只是需要在医院找药,就能够得到想得到。在圆周率日,我们想一想这一个事情的回路,也许会得到政策和策略旳制定,应该更策划于基层动能的能够得到保养的前提下的启示。

问道
回复

问道

2021-03-14

始终没有提到国家对于医保费用的使用限制问题,这是片面的报道。医保对于医院的拨款每年定额,花超的部分医院自负,谁敢放肆的开药?

若水
回复

若水

2021-03-14

在多年的市场导向后,“非营利机构”的医院都得向“钱”看。罕见病药物的引入不符合当下多数医院的考量。医保基金是块蛋糕,得考虑怎么吃好和吃饱

186****1380
回复

186****1380

2021-03-14

也许是可以从木桶效应的角度看这个事,叫医院卖药而又还令医院无利可图,你说医院对此的积极性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吗?而相对的看,罹患孤儿病的患者的用药,只有在医院极为积极的找药,和卖药的前提下,才能够只是需要在医院找药,就能够得到想得到。在圆周率日,我们想一想这一个事情的回路,也许会得到政策和策略旳制定,应该更策划于基层动能的能够得到保养的前提下的启示。

Mr.Airon
回复

Mr.Airon

2021-03-13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否则我我我我
回复

否则我我我我

2021-03-13

公立医院凭什么唯利是图?过度医疗泛滥成灾。

东方
回复

东方

2021-03-13

一句话就是医德医风的严重的缺失,把救死扶伤丢一边,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Lin
回复

Lin

2021-03-13

好文

弘扬
回复

弘扬

2021-03-13

医院引进医保目录药品的难点,痛点,在于药品作为药企提供的商品,面向源于市场经济的患者,自身作为药品采购,库存,出售的第三方,能否解决一些药品需要患者少,价格高企的问题,需要解决自身的流动资金,人员费用,仓储设施。顺带解决病人通过医保报销购买药品,控制医保额度的问题。 所以, 如,电商平台解决仓储成本的措施,建立药物云平台,实现“药随人走”,对于明确药物使用的患者,定点投放药品。医院只相当于“药物寄存点”,60%的药品采购费用由国家垫付,病人消费药物后,资金抽离。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药品集中分配中心。用于应对罕见病,小剂量,高费用的药物使用风险。

强歌
回复

强歌

2021-03-13

医改的最大障碍就是此,如果平衡利益又关系到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