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李宗盛、没了五月天,41岁的滚石唱片还能滚多久?
滚石的爱可能是永志不渝的,但滚石本身却不一定。
3月,滚石音乐迎来了自己的第41岁生日。因疫情等影响,连同上年的滚石40周年,这个华语乐坛的传奇唱片公司似乎没有掀起一点声浪,甚至让人忘记了这个标志性的小黄标厂牌其实还在运营。
滚石在向50周年迈进,但华语乐坛对它的最新印象却还停留在10年前的滚石30年。
2010年的大年初五,黄韵玲、黄品源等150多个音乐人相聚在台北346仓库餐厅参加滚石唱片成立30年来举办的第一届“滚石同学会”。虽然人不算太多,但滚石的旧人新员都囊括其中了。
曾在滚石担任企划统筹、后自创“野火乐集”品牌的熊儒贤回忆道:“很少有一家企业在成立30年后,还有一百多名离职员工特意从世界各地飞回来,跟当年的老板一起叙旧贺年,只有滚石才具备这样的魅力。因为,大家无论飞得多远,都还深藏着一份滚石情结。”
2008年,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与罗大佑这个四个台湾乐坛的“教父级”人物组成了“纵贯线”乐队,从2009年开始举办世界巡回演唱会。这个越老越有味道的“老炮”组合让许多人重新想起了“滚石回忆”。
毫无疑问,作为曾经影响了整个华语乐坛流行走向和代际更迭的唱片公司,从两岸三地的音乐人到全球的华语圈听众,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份“滚石情结”。因为无论你喜欢与否,滚石的影响都已经深植到名为华语音乐这一概念中。
2011年,《滚石30周年巡回演唱会》首先从台北小巨蛋开始,途径北京、上海、武汉等12座城市,最后在广州收尾。15个场次的演唱会都座无虚席,年龄层次的藩篱被突破了,超过40万人尽情地为滚石的音乐欢呼,说明滚石所独有的巨大能量。
滚石的创始人之一段钟沂在回顾滚石30周年时曾说:“滚石还会继续战斗下去。”它的确还在“战斗”,但是没有人敢给滚石的未来下定论。
“一颗改变流行乐史的原子弹”
1982年,罗大佑把自己在业余时间为恋人张艾嘉创作的《童年》及《光阴的故事》等歌曲辑录成母带投给台湾不同的唱片公司,结果都直接被拒或者石沉大海。原因说来也很简单,一是罗大佑此时还是个寂寂无名的医生,是不入流的“圈外人”;二是罗大佑的曲风和歌词与此时岛内的创作风气格格不入。
是段钟沂发现了罗大佑:“我们很肯定地和罗大佑讲,不管卖多少张,这就是我们要做的音乐。”一家才创办不到两年的唱片公司居然要给一个既没名气又风格乖僻的人出专辑,这在当时引来了不少嘲讽,有报纸甚至扬言这张专辑卖不过2000张。
滚石不被看好是有道理的。1980年,刚服完兵役的段钟潭与二哥段钟沂在台北大安区光复南路290巷三号楼的一处小地方成立了“滚石有声出版社”,即后来的滚石唱片。段氏兄弟钟情于音乐,1976年办了本名为《滚石》的杂志,意在致敬英国传奇摇滚乐队“Rolling Stone”,但很快就亏了700万旧台币惨淡收场。
待4年后创办滚石唱片时,段氏兄弟的“野心”却不减反增:做出自己的华语音乐。彼时正值台湾内部兴起以“唱自己的歌”为主旨的“民歌运动”时期,滚石也算这场音乐潮流下的产物。刚创办的滚石没钱,首年就只为自家人潘越云、吴楚楚和李丽芬制作了唱片《三人展》以正式打入市场,收益一般。所以当滚石决定签下罗大佑的专辑时,几乎无人看好。
不过滚石看对人了。当罗大佑以一身黑衣黑镜出现在那张名为《之乎者也》的标志性专辑时,台湾的舆论热了,华语乐坛从此改向。
罗大佑在《之乎者也》的文案中说:“这一趟音乐的路,走得好辛苦。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间,我几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过来的。因为前面没有足迹可循。”不走前人路的罗大佑开辟了一种新的走向,反而逐渐成为乐坛“教父”。这张专辑最终卖出了14万张,不仅使滚石和罗大佑一炮而红,其前卫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的“异类”代表。有媒体评价它是:“在台湾国语流行乐坛投下的一颗改变流行乐史的原子弹。”
随后,滚石推出罗大佑第二张专辑《未来的主人翁》,再次轰动乐坛。原本此时华语乐坛的话语权为香港所掌握,但罗大佑创作突出的原创性、人文性、先锋性恰好是此时更偏爱改编日本词曲的香港乐坛所缺乏的,因此罗大佑在华语乐坛的地位一下就被抬高了。
不过树大招风,在赞誉与谩骂声浪并存的氛围下,罗大佑在1984年不得不默默前往美国避风头,直到翌年在张艾嘉牵线下才又写了一首跨时代的华语经典金曲:《明天会更好》。
就在罗大佑离台后不久,绰号“小李”的李宗盛加入滚石。李宗盛此前已经给郑怡制作了专辑《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并获得成功,用人大胆的滚石很快就给了他为张艾嘉制作新专辑的机会,这张专辑叫《忙与盲》。虽然在乐坛上称不上影响深远,但却成功塑造出张艾嘉的“都市新女性”形象,张大美人成了一个符号。
张艾嘉火了,李宗盛会捧女性的能力也展现出来了,日后的陈淑桦、林忆莲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张艾嘉经验的翻版。
1989年,李宗盛操刀为陈淑桦打造了专辑《跟你说,听你说》,结果成了台湾第一张破百万销量的唱片,陈淑桦也跃升滚石一姐,滚石也由此进入黄金时代。反观香港乐坛,虽然即将迎来“四大天王”的时代,但港乐的疲态已初露端倪,而滚石的繁荣才刚开始。
在整个90年代,李宗盛作为“乐坛教父”不断为滚石开疆辟土。除了陈淑桦的《滚滚红尘》、《明明白白我的心》等,他还吃着牛肉面在餐巾纸上为金智娟写下了《漂洋过海来看你》,非凡的才华被周华健戏称“同行恨得想暗杀他”;此外,他还以一首《当爱已成往事》从业内劲敌“飞碟唱片”手中夺下林忆莲,甚至将伴唱了《大话西游》主题曲《一生所爱》的莫文蔚也收入囊中。香港有“四大天王”,滚石则也打造了“四大天后”,滚石凭此成为华语乐坛中最有成绩的唱片公司之一,李宗盛“金牌制作人”的美名也传到业内无人不服。
在这个时期,滚石还发掘了周华健、伍佰、张信哲、刘若英等人,这批人在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为滚石的繁荣继续添火。值得一提的是,滚石此时还有一个人叫陈焕昌,更为大众熟悉的艺名是“小虫”,他因为制作了梅艳芳的《亲密爱人》、任贤齐《心太软》等经典专辑而出名,虽然论资排辈他比不上罗大佑和李宗盛,但小虫经手的缠绵情歌令滚石进一步打入了香港市场,巩固了滚石在华语乐坛的地位。
“注定要被时代的大潮淹没”
80年代初创办,90年代滚石就达到了全盛,其厂牌和宝丽金等唱片公司共同撑起华语流行乐坛的荣光。在香港,滚石设立的音乐工厂为“后港乐时代”的填词界灵魂人物“两个伟文”提供了机会;在大陆,滚石开设的魔岩唱片则把窦唯、张楚与何勇送上了红馆的舞台,直接推动了大陆摇滚音乐的发展。
1995年,当张国荣复出时,滚石给了他一张可任意填写数额的空白支票,但向来心系乐坛大局和注重人情世故的哥哥却只写下两个字:情义。这是乐坛一代巨星张国荣对滚石唱片的最高赞誉。
不过凡事都是盛极而衰,在香港乐坛已经无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的趋势下,一度称霸90年代华语乐坛的滚石唱片也逐渐乏力。尤其是随着全球五大唱片公司对滚石的“围剿”,滚石虽然成为了台湾规模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但在唱片市场份额和音乐的版权代理上却是“四面楚歌”。
2000年12月31日,“乐坛教父”李宗盛北上大陆,阔别了合作17年的滚石,这意味着滚石黄金时代的逝去。“金牌制作人”李宗盛的出走也慢慢带走了滚石的一批实力派人物,使滚石在21世纪后处于“温水煮青蛙”的局面。
李宗盛曾在《我的三个家》里写到:“在滚石的最后两年,我在组织里显得格格不入。我并没有被通知参与一些重要的会议,以避免制作案因为我的坚持被退回重整。在整个音乐行业被网络泡沫托高的时候,像我这样的制作出身的老臣显得不识时务而注定要被时代的大潮淹没。”
滚石曾经是以原创音乐的风前卫、多元优势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华语乐坛江山的。但自90年代中开始,面对着整个东亚娱乐产业快速崛起的压力,滚石也开始增加了翻唱音乐的比重,这导致新一代滚石歌手如杜德伟、苏慧伦等人始终缺乏站得住脚的代表作,在乐坛上不温不火。到2000年初,为了迎合新生代粉丝的口味,滚石对艺人进行淘汰,这直接导致了在世纪之交大批音乐人纷纷出走滚石,如陈绮贞、伍佰、张震岳、热狗等在华语流行乐坛中成绩斐然的歌手。
好在李宗盛离巢前还发掘了五月天和梁静茹,为滚石在2000年后的持续输出提供了动力。不过到了2006年,五月天、梁静茹和品冠也还是选择另立门户,加上之前已经解约的任贤齐、小虫和光良等人,滚石最引以为傲的音乐人宝库几近清空。事实上,直至2012年之前滚石都是负债状态,曾经的华语传奇唱片公司也如李宗盛自称的那般“注定要被时代的大潮淹没”。
不过,与同时期的宝丽金等唱片公司早已名存实亡的状况相比,滚石毕竟是坚持了下来,于是才有了滚石30周年时的“纵贯线”组合和大获成功的巡回演唱会。尽管滚石不复往日,但从滚石走出来的人和歌还在。2019年6月,段钟沂在演讲中说:“这3500首歌,构成了滚石的生命。”这3500首歌就是串联起滚石整个黄金时期的经典金曲,这是滚石曾作为华语乐坛标杆的象征。
只是,经典虽在但也是过去的辉煌,在全球唱片工业整体性萎缩的境况下,滚石即便能够靠着“滚石同学会”的“滚石情结”续一波“回忆杀”,但在人才断层的现实下如何在未来作为华语乐坛的传奇“滚”下去?
滚石的爱可能是永志不渝的,但滚石本身却不一定。
参考资料:
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官网资料
人民文娱:《滚石40年,致敬前浪》
南方都市报:《滚石三十年,滚石这些年》
三联生活周刊:《滚石唱片:最后的辉煌》
网络编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