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小说家》,失败者的英雄史诗与幻觉的意义

以刺杀小说家之名,那些反派,真正要刺杀的是什么,恐惧的又是什么呢?答案或许简单到不可思议,却也令人毛骨悚然——刺杀幻想。大概是这种想象的力量,虽然虚幻,却也真实得可怕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你的脑袋出了问题,可还在活着,想去北极看熊,所谓熊这样的动物,即使生活在北极,看上一眼,也会觉得温暖吧,不管之后如何,你总还是抱有希望的脑袋出了问题的人。而我,真是完全无希望的人,除了写小说干不了别的,而写小说的人生又是如此痛苦,而之所以没死,只是觉得还有些小说没有写完。”

想去北极看北极熊,在《刺杀小说家》原著小说的开篇,双雪涛把“我”写成了这样一个人。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等待戈多》,或者要与风车决斗的堂吉诃德——主人公都有一个近乎荒诞、跳脱理性、不可理喻的愿望,但同时会一本正经地执着于实现这一愿望。

这些荒诞都会在文本中显得正常,只有一个前提:你必须心甘情愿地放弃理性,纵身一跃,接受故事的逻辑。

这个看似荒诞的设置,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小说的气质与同名改编电影的底色。不同之处是小说阅读更为私人,它的荒诞往往是它的魅力所在;而电影,尤其是一部奔着春节档院线的商业电影,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135****4623
回复

135****4623

2021-03-10

😅️电影逻辑多清晰,两条逻辑线,交替进行

Helen

2021-02-26

烂倒不至于,就是故事逻辑太混乱。

我火火
回复

我火火

2021-03-04

原著小说还是不错的,但是看完小说就知道电影很难做,太难了,不是有一个清晰的故事线,最后虚幻和现实两层世界融合的时候,也觉得很难理解。电影改编?太难了!

Helen
回复

Helen

2021-02-26

烂倒不至于,就是故事逻辑太混乱。

一通胡扯
回复

一通胡扯

2021-02-25

电影情节很多地方不合情理,可以奇幻,可以荒诞,但是未能抵达心灵的真实。搞笑的地方不搞笑,要煽情的不感人,想表达思想的,也感觉不到思想。大杂烩,但是味道不好。一言以蔽之,春节档,不值得浪费票价。

185****3820
回复

185****3820

2021-02-25

一部大烂片,与普通烂片不同的是,它是那种有深度的烂,一开始气势凌人,以为有什么社会隐喻,看到最后才发现,并不是,只是纯粹的烂,之所以会有误会,是因为知名演员云集,硬凑各种流行元素,让人眼花缭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没有其他目的。

高雪灿
回复

高雪灿

2021-02-25

用了好多高级的词汇,最后没明白说的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