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丨我在基层写文物

每到一座新城市,我就得去当地博物馆转转。博物馆里展陈的文物,存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当地人对待文物的态度,折射着这座城市的现在和未来。

(本文首发于2021年2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邢人俨

刘悠翔 (农健/图)

相关报道详见《谁来守护你 ,中国宝藏 ——基层文博“后继 无人”现状调查》

2021年春运第二天,我出差做文物保护的选题,一位同事感叹:你跟这个领域磕上了啊。

文化新闻的选题富矿,原本是影视、出版、音乐、艺术和戏剧。近两年来,文博领域新闻频出,2020年,考上北大选择考古专业的湖南女生成了新闻人物,女子开奔驰进故宫成了热点事件,就连龙门石窟的佛像被游客摸出“包浆”都引发关注。

报道内容从“银幕”到“古墓”,对我来说,都是把兴趣变成工作。每到一座新城市,我就得去当地博物馆转转。博物馆里展陈的文物,存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当地人对待文物的态度,折射着这座城市的现在和未来。

2020年1月23日,全国文博单位受疫情影响陆续关闭,我的“刷馆”生活也中断了。

这是一场漫长的别离。几个月后,许多文博单位重新开放。故宫博物院更是在2020年9月举办了“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展览两个多月里始终一票难求,展期接近尾声时,一张嘉宾票在网上被炒到1800元。

另有一些则永远离开了我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