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丨成就感与无力感

稿子见报后,广东电视台的同行看到,发了条消息给我,说你这条正面稿让高院不好消受啊,后面跟了一个鬼脸。我忘了当时怎么回复的了,要是现在,我会回四个字:都不容易。

责任编辑:何海宁

柴会群 (农健/图)

记者做久了,难免要考虑一下从事这份工作的意义。

17年前,我和很多同行一样,当成为一个深度报道记者时,某种程度上是受南方都市报对孙志刚案的报道所感召——通过一篇报道申张正义,进而推动国家、社会进步,所谓新闻理想,再没有比这更为具体而贴切的了。

可惜,一晃从业20年,于我而言,这一理想不仅从未实现,感觉还越来越远了。

于我而言,17年的深度报道记者生涯,有两种感觉最为刻骨铭心:一种是成就感,一种是无力感,两种感觉相互交织,前者少,后者多。

2020年我收获的一大成就感,是北大女生包丽(化名)自杀事件的报道有了回响,包丽男友牟某某因为涉嫌犯罪被逮捕,目前正面临起诉。此外,围绕此事的公共讨论,也让更多人——特别是女性——意识到亲密关系中精神控制的危害。同事汪韬说,她曾在一个聚会上遇到一位大眼晴女生,认为我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158****1286
回复

158****1286

2021-05-26

谢谢您的坚持!感谢中国有你,有你们!!

特斯拉超级忙
回复

特斯拉超级忙

2021-02-18

成可博眼球,不成也无人问津。所谓的无本万利。

一派西山千古醉

2021-02-16

你为什么要质疑黄一川案

特斯拉超级忙
回复

特斯拉超级忙

2021-02-18

黄一川案发生后,上海众多学生家长的朋友圈都留下了悼念贴,铭记在心,悲痛愤怒久久挥之不去。

观棋不语者
回复

观棋不语者

2021-02-18

大多数人的落脚点都在“作者在保护精神病”、“作者不能感同身受”,我觉得焦点不应该在这上面,而是作者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法律的程序正义。既然法律中有相关规定,但在执行中并没有遵照相关规定,作者据理力争的是这个。假如法律颁布了谁都不去做,只顾着结果正义,谁该死谁不该死,那所有法律条文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登山小地
回复

登山小地

2021-02-17

精神病人杀人肇祸不受处罚,首先会把被害人和所有老实人逼疯,其次所有权贵都会拿到精神病标志免法律制裁

槐晒晒
回复

槐晒晒

2021-02-17

这应该是重中之重

135****5210

2021-02-15

精神病鉴定滋生过大量的腐败渎职案件,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这里面太多灰色空间和暗箱操作。

Cai。
回复

Cai。

2021-02-17

主观意识想杀人是犯法的,客观因素构成的杀人需要考虑到特殊性。比如防卫过当,比如精神病犯病时的无主观意识杀人。不能一棒子打死,但相对应的需要为被杀家庭提供保障,比如金钱。不够严谨,逻辑应该不会错

155****3933

2021-02-16

精神病就能随他精神之意杀人吗?

155****3933
回复

155****3933

2021-02-16

精神病就能随他精神之意杀人吗?

一派西山千古醉
回复

一派西山千古醉

2021-02-16

作者根本不去考虑受害者,整天想着法子保护精神病

一派西山千古醉
回复

一派西山千古醉

2021-02-16

你为什么要质疑黄一川案

139****4106
回复

139****4106

2021-02-16

国家这么大,写怎样避免让正常人患精神疾病、怎样可被信任的给出鉴定结论、怎样看护精神疾病患者可能更容易一些

173****0949
回复

173****0949

2021-02-15

作者或许并不是没有考虑到受害者家人的感受.或许正相反,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从悲痛中走出来.这是一件对社会很有意义的事.

若银非银

2021-02-1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杀人偿命”的朴素法治观念,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很认同这一观点。不管你是未满十八岁或者精神有问题的,只要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就应该被判死刑。你以未满十八岁或精神有问题为借口就可以杀人不偿命了,那你为什么不自杀呢?作者同时也要换位思考:你只为他们考虑,你为什么不站在受害者家人的立场去考虑呢?甚至,假如你是受害者一方,你还会写下这样的文章、你还会有这种无助感吗?

若银非银
回复

若银非银

2021-02-1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杀人偿命”的朴素法治观念,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很认同这一观点。不管你是未满十八岁或者精神有问题的,只要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就应该被判死刑。你以未满十八岁或精神有问题为借口就可以杀人不偿命了,那你为什么不自杀呢?作者同时也要换位思考:你只为他们考虑,你为什么不站在受害者家人的立场去考虑呢?甚至,假如你是受害者一方,你还会写下这样的文章、你还会有这种无助感吗?

135****5210
回复

135****5210

2021-02-15

精神病鉴定滋生过大量的腐败渎职案件,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这里面太多灰色空间和暗箱操作。

155****8435
回复

155****8435

2021-02-15

依法治国,任重道远。社会的每个阶层的人民都需要感受到法治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