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纪录片《寻找莹颖》背后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一个女孩的事情引起这么多人的关心和关注,”侯霄霖面对纪录片镜头时说,“可能正是因为莹颖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女孩,她一路走来,从一个小县城,努力地学习,考上大学,再到出国。她的父母和家庭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建议,全部都是靠她自己。我觉得就是因为这样的普通,才让大家在莹颖身上找到一些共鸣。”
(本文首发于2021年1月2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如果章莹颖还活着,如今已经30岁了。她将继续自己的博士学业,或许已与相恋八年的男友侯霄霖结婚,也能亲手抱上2019年底出生的侄儿。然而一桩绑架谋杀案夺去了她的生命,留下一个破碎的家庭,以及许多关注此事的人无可挽回的遗憾和创伤。
2017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以下简称“香槟分校”)访学期间,遭遇白人男子布伦特·克里斯滕森的诱骗、绑架和谋杀。
克里斯滕森是香槟分校的前物理学博士、优秀助教,案发前曾向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两名社工进行咨询,称自己对“连环杀手”着迷,而且已经到了计划实施阶段,但未能引起校方重视。杀死章莹颖后,他将尸体装进三个垃圾袋中,丢弃到公寓外的垃圾箱,遗骸之后流落至伊利诺伊州弗米利恩郡的一处私人垃圾填埋场。
案件从起诉到定罪耗时长达两年。2019年7月18日,因陪审团无法就死刑问题达成一致(十票死刑,二票终身监禁),克里斯滕森最终被判无期徒刑(不得假释)。这一结果显然令人难以接受。庭审结束后,侯霄霖愤怒地回应媒体:“今天的结果在告诉我,我可以杀任何人,我可以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任何人,然后不用为此偿命——我永远无法认同这种观念。”
导演施佳妍拍下了这一幕,这也是她执导的纪录片《寻找莹颖》的镜头之一,该片于2020年12月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展映。章莹颖失踪时,施佳妍正在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就读新闻方向的研究生。她加入寻找莹颖的志愿者行列后,做了一些翻译工作。
数百人参与了此次援助,在这个过程中,施佳妍认识了另一名核心志愿者、香槟分校大四物理系学生孙仕凛,两人商量将这件事情完整地记录下来。孙仕凛担任纪录片的摄像工作,一开始是跟拍公开活动,包括发布会等场合,他们与章莹颖家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后,拍摄的内容逐渐深入。
整个拍摄历时两年多,施佳妍频繁往返于芝加哥和香槟两地,后来又多次前往章莹颖的家乡福建南平。最终,纪录片决定把故事的重心放在章莹颖身上,而不是聚焦于案件犯罪过程以及罪犯情况、做成案件调查纪录片。
章莹颖的母亲叶丽凤来美国时,施佳妍曾与她睡在一起,叶丽凤反复念叨着“我的莹颖”“为什么会这样”。“报道对于家人的呈现是非常有限的,十几秒钟的一个采访,可能阿姨在哭、叔叔沉默,或者他们翻来覆去说几句话,可是莹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的诉求和痛苦到底是什么?这些其实是缺失的。”施佳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期待“纪录片出来后能让大家继续寻找莹颖,意识到莹颖的故事是多么重要”。
章莹颖家属曾向美国法院发起民事诉讼,起诉做心理咨询的两名社工没能上报凶手的杀人倾向,但被美国两级法院先后驳回。2020年6月起诉被驳回后,章父章荣高说:“因为章莹颖的死,我们一直都活在痛苦之中,无法走出来。”上诉已经放弃,章莹颖的遗骸至今也仍未被找回,章莹颖的父母也没有等到香槟分校的公开道歉或赔偿。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20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中国连续第11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2019-2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考
139****4106
美国法律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