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收“洋垃圾”后,他们去国外处理垃圾

中国固废行业历经了螺旋式发展:早年企业从国外学技术,然后在国内“打怪升级”提高技术,再出海参与竞争;如今加持了国外的环保理念和管理经验,许多企业又将目光回收:随着“限塑令”、垃圾分类的推进,国内回收市场仍然是一块“大蛋糕”。

出海经验也让国内企业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如果要加大回收效率,需要回归产品源头,优化上游设计,“在生产的时候就考虑未来怎么回收”。

(本文首发于2021年1月2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当地时间2020年9月,美国纽约,艺术家威尔·科茨(Will Kurtz)用回收的一次性塑料袋制作的狗雕塑在街头展出。 (视觉中国/图)

2021年1月26日,范育顺刚到日本没几天,正在他的工厂里自我隔离。全球新冠疫情尚未退散,跨境活动大都被按下暂停键,但他依然下决心带着工人来日本。工厂已经停工三个多月,“无论如何也该抓紧开工了”。

范育顺是连云港龙顺塑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公司的货源主要来自日本,2017年中国“洋垃圾”禁令推行后,范育顺便直接在日本设厂,将当地废塑料产品制成塑料颗粒,出口中国。

一纸禁令改变了全球固废处理格局。当东南亚等国家也陆续拒绝“洋垃圾”后,金属、纸张、塑料瓶……这些被扔到“可回收垃圾”桶的再生资源急需就地处理,堆积成山的“其他垃圾/干垃圾”是烦恼,也是商机。中国再生企业纷纷出海,连云港龙顺塑料有限公司只是这股热潮中的一朵浪花。

三年间,出海潮渐渐平稳,有的黯然“触礁”,有的立足生根。时间轴拉长来看,中国固废行业历经了螺旋式发展:早年企业从国外学技术,然后在国内“打怪升级”提高技术,再出海参与竞争;如今加持了国外的环保理念和管理经验,许多企业又将目光回收:随着“限塑令”、垃圾分类的推进,国内回收市场仍然是一块“大蛋糕”。

去海外做生意

海外市场的打开,不仅是“洋垃圾”禁令的倒逼,还有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东道国的政策利好。

金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发科技)是一家材料上市企业,在南亚、北美、欧洲等海外地区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再生塑料是其主要业务之一。金发科技可持续发展部总经理彭智透露,金发科技再生塑料业务模块目前海外项目主要布局在东南亚,几年前在马来西亚最先建厂投产,随着再生塑料市场的机遇增大,金发有意愿在欧美扩大再生塑料业务。

“很多世界500强都在向金发提出,要购买高质量的再生塑料。”彭智透露。可佐证的事实是,宜家公司已立下目标,要在2030年前实现所有产品中禁用新塑料,由再生或可回收塑料全面替代。范育顺也发现,沃尔玛对使用再生塑料的产品标价更高。

此外,英国税务与海关也于2020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