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鲲: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包容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2035年远景目标,从创新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众多角度擘画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社会发展蓝图。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聚集的“十四五”,企业如何以更稳健地步伐迈进?如何把风险环境、合规要求、市场压力、竞争压力转化为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我们专访了不同领域的专家,邀请他们从多种角度解读当下、展望未来,为企业“十四五”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清晰的图景。

访谈嘉宾: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总经理 景鲲

本期主持: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侯明辉

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是最基础的社会责任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科技领域的社会责任?

景鲲:互联网科技企业基于社会需求,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是行业最基础的社会责任。以小度为例,我们的愿景是打造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助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持续关注社会多元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应用和产品创新为这些人群提供助益、为社会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和办法,我认为这就是科技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疫情防控期间,小度上线了疫情地图、资讯播报,推出了免费在线课程,并为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捐献了2万台产品。在这些实践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技术的温度,对互联网企业如何更好践行社会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充分考虑智能产品对不同群体的包容性

南方周末:2020年有关智能技术将老年人“拒之门外”的讨论一度成为热点。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这对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哪些启示?

景鲲:这是一个非常暖心的文件,包括后续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强调重点把握“三个立即、三个做好、三个尽快”, 特别强调一定要从老年人视角和立场出发,补足智能产品服务对老年群体不够“友好”的漏洞,这对行业既是启发,也是激励,提醒行业从业者在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中应该考虑到技术对不同群体的包容性。

小度在智能屏产品上推出了“长辈模式”, 一是放大字体,减轻老年人的视力负担。二是简化功能,针对性地聚合老年人高频使用的资源,如新闻、养生知识、戏曲相声等。三是增强了带口音普通话的识别率,在桌面上也有非常清晰的客服电话提示,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咨询客服解决。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与社区和养老机构合作,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公益试点,让智能技术为老年人实现更优质的生活提供便利。

技术是为了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简单,而以智能语音交互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相对于很多传统技术,对儿童和老人等群体是更加友好的,使用门槛更低。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品服务的成熟,智能服务现在的“漏洞”可以靠技术手段实现自我弥合,让每一个人切实享受到技术的温度。

南方周末:在智能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如何提升对不同群体的包容性?

景鲲: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时,充分考虑到使用人群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以往科技产品大多聚焦在青年群体、城市人口,伴随接入互联网的人数越来越多,科技产品、智能产品就需要考虑到少数群体的使用。比如小度在智能屏产品上提供儿童模式、长辈模式等,通过考虑特定人群的需求和体验,不断改进,持续提高产品的包容性。 

预防和治理行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南方周末:“十四五”时期,行业发展应重点关注哪些社会问题?

景鲲: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科技行业的发展负有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一是需要关注既有的、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老龄化等。在这些领域,科技企业大有可为。小度提出的“破圈”战略就是对老龄化问题的思考和应对。 

二是需要预防并及时治理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广泛关注的智能鸿沟和儿童保护问题。智能鸿沟既包括社会智能化过程中人与人的,也包括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的鸿沟。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开放平台的思路来应对。在家居场景中,小度的智能屏、智能音箱产品有大量的儿童用户,为保护儿童健康,我们除了在声音定制、技能打造上专门为孩子设计,同时也非常注重安全设置、内容过滤和健康保护,为儿童提供定制化的安全环境。这只是非常小的例子,未来我们将有更加严谨丰富的解决方案,提升技术的普惠性和安全性。

南方周末:你对科技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有哪些建议?

景鲲:在社会层面,参与到紧急、重大的核心社会议题之中,比如新基建、智能化助老、科技抗疫等议题。在行业层面,必须谨守技术伦理,在宏观政策导向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下,引领创新方向,保证行业发展方向与增进社会福祉相统一。在企业内部,要将践行社会责任切实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运营和业务流程之中;将以人为本、贡献社会福利融入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的实践中。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