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性别认同高于一切
难道同性恋爱人的重要性真的胜过一切家人,更高于祖传文化?我看也未必,同性恋关系比异性恋更不稳定,说不定几周就完。
【史家经纬】
在《美国华裔作家的认同问题》中,我已分析了赵健秀、汤亭亭、黄哲伦的不同策略:赵欲摆脱唐人街的阴影,却反对同化,力主在主流文化之外营建华裔认同,但不知从何入手;汤以花木兰自况,表面上比赵更懂得撷取中国传统,旧瓶盛载的却是美国性别政治新酒,她戴上中国传统“女战士”的假面,对压迫妇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宣战;黄回归赵的立场,但并未把中国认同落实,中国只不过是主流文化眼中的“他者”,只需从“他者”的立场颠覆主流文化这个“中心”便得。
黄哲伦的“后殖民批判”迎合了解构论风尚,但后者的涵盖性不限于“后殖民批判”:它的边缘颠覆中心战略,更常见于女性颠覆父权社会、同性恋颠覆异性恋霸权。事实上这些反而成为激进派的正宗,至于“后殖民批判”则有反动的民族主义借尸还魂之嫌。进入21世纪,华裔作家处理自身认同更倾向于迎合同性恋主流化的时代潮流,可从伍思薇(Alice Wu)与李孟熙(Quentin Lee)等人的作品中观其一豹&m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