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企业责任规划的主要方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2035年远景目标,从创新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众多角度擘画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社会发展蓝图。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聚集的“十四五”,企业如何以更稳健地步伐迈进?如何把风险环境、合规要求、市场压力、竞争压力转化为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我们专访了不同领域的专家,邀请他们从多种角度解读当下、展望未来,为企业“十四五”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清晰的图景。

访谈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王志刚教授

本期主持: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康华

“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问题,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规划的主要方向”

南方周末:“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王志刚:一是农业外贸依存度较高。目前我们国家主要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大约在30%左右,其中大豆85%依赖进口,油料35%依赖进口,牛肉大概有四分之一依赖进口。疫情对粮食安全造成考验,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和进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二是农药化肥用量较大。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十三五”时期,国家提出农药零增长行动,大概实现了10%~15%增量下降。但为保障粮食产量,化肥用量不可能一下子减少太多,整体绝对量仍会保持较高水平,造成农业生产中存在氮化物、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影响食品安全、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

三是农村居民收入较低。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年均收入差距是1:2.6;日、韩农村人均收入略低于城市,分别是是0.9:1、0.8:1;美国农场主多为拥有中专以上学历的白人,农村人口收入比城市更高,是1.2: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农村发展处于跛足状态,这是由历史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农民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农业生产力落后、城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内循环的良好互动,制约经济健康发展。

南方周末:新时期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哪些特点?

王志刚: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问题,也是企业社会责任规划的主要方向。目前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经历了自赢、少赢、多赢到社会共赢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唯我独尊、利润优先、只关注生产效益的“自赢”阶段;第二阶段,是企业开始(或者不得不)参与公益慈善、带领少数人脱贫的“少赢”阶段;第三阶段,是企业自主融入乡村、考虑乡村产业链上相关方共同利益的“多赢”阶段;第四阶段,是企业、乡村、社会共同发展的“共赢”阶段。这应该是道德引领、科技驱动、政策搭台、法规护航的时代,我们正向这个方向迈进。

农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对周边的人、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贡献,不断通过创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推动农业实现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加工化,促进农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农业企业家要将自身发展置于当前时代背景下,用商业力量践行家国情怀,在获取利润之时,肩负起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带动农村、农民、农业合作社共同创造财富。

“乡村振兴的对象、目标、内容比精准扶贫更丰富,企业作为空间更大”

南方周末:“十四五”规划建议特别提出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和参与扶贫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需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王志刚:其一,人群不同。脱贫攻坚对象是贫困户,有“两不愁三保障”等明确的脱贫指标;乡村振兴人群扩大,是整个村子的人,需求更多元。

其二,内容不同。从一条小河,过渡到大江:从单一增收的目标,变成产业、生态、文明、治理、生活等多元目标,企业可以发挥的领域更广、责任更大。

其三,挑战更多。乡村振兴对企业的参与深度、参与力度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还存在返贫风险,需要企业在投身乡村建设时注意。

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乡村振兴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企业利益相关方诉求的优先级会有差异和冲突,企业与地方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理解村民的意志和选择,相互协调,推进共同目标的实现。

“企业‘十四五’规划应注重与乡村多元主体的协调与融合”

南方周末:您对农业类企业制定“十四五”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有哪些建议?

王志刚:企业与乡村是互为协调,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关系,不可以单方面发展追求总体GDP的增长。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是未来中国的大势所趋,可以改善双方的弊端,在农村方面是信息和思想的闭塞狭隘,知识管理水平的低下,专业高技能人员的不足;在企业方面是自然资源的短缺,缺乏与农村社会的沟通,未来发展余地受限等等。政府、企业、农业组织、消费者都应该有此共识,在促进彼此利益提升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建议企业针对业务所在领域,结合乡村需要,寻求自身发展与乡村的合集,给予人力物等资源的倾斜。通过引入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农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完善农业产业链等手段,不断提升农村的独立发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