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中,“暴秦”就是这样禁忌的存在
大一统、郡县制的秦制甩不掉了,但在秦制的“壳”里必须装上自家的“料”才行。无论是“以孝治天下”“王霸杂用”“寓封建之意于郡县”,还是“三教并用”“与士大夫共天下”,都是提高辨识度,避免被误认为暴秦再临。在中国传统中,暴秦就是这样禁忌的存在,这是基本的常识无需解释。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电视剧《大秦赋》热播,对秦帝国评价的争论也颇为激烈。文艺作品激发大众对历史的兴趣是一件好事,过于当真倒也大可不必。当真了反而尴尬。当年一代文豪郭沫若就遇到过这样的场面,他的话剧名作《蔡文姬》演出后,在休息室里遇到陈赓大将,郭请他谈对该剧的看法,陈赓说:“我看曹操可以填写一张申请入党的登记表了,郭老可以做介绍人嘛。”听者无不哄堂大笑。这是当代中国出版社版《陈赓传》中记载的轶事,殆非虚言。将军的幽默令人钦佩,却也有过于较真之嫌。今天,不妨对《大秦赋》更宽容一些,就算拍成了“大秦颂”又如何呢?正常的历史观岂会轻易被一部戏颠覆呢?
对秦始皇的评价或可称为争议,但对秦帝国的评价是不存在什么争议的——彻头彻尾的失败政权。古人区分得很清楚。贾谊的《过秦论》便是如此,他笔下的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威振四海”,很是佩服。但是,对秦的灭亡却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轻蔑。从历史人物的个人角度讲,秦始皇的传奇色彩、个人魅力确实吸引人,但这掩不住秦帝国的结局却是凄惨异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