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授罗翔:我在朴素的正义与偏狭的情绪中,寻找一种分寸

“人类所有的勇气,都不应是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你勇敢,所以你瞧不起懦弱的人;因为你勇敢,所以你随意论断懦弱的人,那其实会导致虚荣。在我看来,勇气既属于你,又不属于你。”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邢人俨

罗翔推门进来,戴了一顶米色毛线帽、一副褐色眼镜。他在门口扫描北京健康宝,裹着羽绒服,微缩着背,即便是1米86的身高,在人群中也不会太过显眼。我们约定3点在一家咖啡厅见,落座后,他取下帽子和眼镜,我问道:“现在会经常被人认出吗?”他笑了笑说,也不会。

采访前两天,因为《十三邀》和脱口秀反跨年晚会的播出,罗翔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他在脱口秀中说,“2020年,对我来说是非常神奇的一年。突然之间就进入到一个全民网课的时代,有人把我在厚大讲课的视频,搬到了B站,很快就有了一千万粉丝,我真的没想到,大家最喜欢的网课,居然是刑法课。”

成名之后,罗翔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好一个老师”。2020年暑假,他同往年一样,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做司法考试培训。前几天,有学生拿着法学院录取通知书来请他签名,说因为他才选择了学法律。有学生给他写过一封信,说以前觉得罗翔很高大,后来慢慢发现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正因为你是普通人,才拥有感动我的力量,因为我还年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认为:“罗翔深谙人性的有限性、法律的有限性与启蒙的有限性,他在诠释刑法的背后,有很厚的人文价值尺度。他对成名后的虚荣非常警惕,对人生已经看得很通透。作为一个启蒙者,他对启蒙的有限性有冷静的认知,瞬间的感动不等于持续的感动,最可怕的是自我内心中的极权主义:虚荣、狂妄、纵欲和各种幻觉。”

(农健/图)

“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

南方周末:2020年,你最关注的法治事件是两个年龄问题: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和滥用信任地位性同意年龄的上调。这两则法条的修正有什么现实意义?

罗翔:这其实反映了法律对社会实际生活的关注,也告诉我们法律更多是一种经验,而不是一种逻辑。法律不能满足于形而上学的东西,它要满足社会生活的丰富需要。当社会生活出现了13岁的孩子杀人,大量性剥削未成年少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