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贫攻坚影像志·故事 | 飞索“后传”
这是南方周末记者跟踪拍摄了十余年的三个深度贫困村,三组对比照片是三个蕴藏着巨变的感人故事——被改变的,不只是衣食住行,还有向往幸福的人生。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发自:云南怒江州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怒江奔腾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的重峦叠嶂间,桥马嘎村恰好座落在怒江的西岸。十几年前,这里是远离现代文明的角落。村民出行必须用滑轮和绳子,从两根钢索上滑到江对岸。“那里的房子漂亮,路宽,还能开汽车。”这是桥马嘎村所有小孩子对江对岸的想象。
2020年12月15日,马吉乡的孩子们放学后乘坐摩托经过两年前开通的乔马桥回家,他们终于不用滑索过江了。
2007年,余丽娜滑索过江。
2007年,云南怒江州马吉乡,余至诚展示溜索过江用的滑轮和麻绳。
当初第一次带相恋的妻子回家时,余芬前怕妻子不敢溜滑索,特意带她走乡里的老桥,绕行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家。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四岁,村口的大桥终于通车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