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将培训10000名养老院院长、200万护理员

近年来,为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利好政策密集发布,但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利好”背后,有着很多困顿,其中人才培养和专业化成为最大压力。

按照现在的养老院长的存量接受培训,容易完成民政部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的要求,但培训200万名护理员“存在较大缺口”。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张玥晗

下午4点左右,正是养老院晚餐时间,护理员匆匆走过,准备饭食,能行动的老人从各自的房门走到餐厅等待。 (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图)

“喂饭护理,修电视电扇,上房修水管,全都做。”2015年,90后院长沈佳丽开始当养老院院长,最初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桥镇养老院。该养老院,有1名院长、2名护工和66位老人。

原是护士的沈佳丽记得,那是当地重视养老产业发展的头一年。这家原本很传统的养老院开始大力推行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改变了考评机制,逐项改进养老院消防设施、卫生条件。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眼中,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在2013年加速。那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这一意见被视为放开养老市场的信号,养老服务产业正式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压力这些年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8.1%。

为推动养老服务发展,近年来,养老产业利好政策密集发布,但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利好”背后,有着很多困顿,其中人才培养和专业化成为最大压力。

2020年10月,民政部为了“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0000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编制了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内容包括养老院院长和老年社会工作者应知应会的政策趋势、理论方法、实务技巧等。

已从业五年,在另一家“公办民营”养老院当院长的沈佳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培训提供了从业的基本框架,但现实中还有很多具体又细微的困难。

养老院院长的忧愁

操心、费心、烧钱、缺人,尤其缺具有专业能力的员工,这是养老院院长常有的抱怨。

从事养老服务前,沈佳丽是浙江嘉兴一家医院的护士。2015年,她看到自己原来的高中学校改建为一所公办敬老院,正在招聘院长。

当护士的时候,沈佳丽常接触生病的老人,也会遇到一个人来看病的老人,用塑料袋装着现金来缴费,看着让人心酸。沈佳丽乐意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故事。看到招聘启事,她想自己可以去试试,却没想到这个乡镇敬老院条件如此简陋。

“是一家传统的养老院”。所谓“传统”,是指基础设施老旧,没有无障碍设施和老人辅助设施。有一天,楼顶的水渠堵住了,她小心翼翼爬上去清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