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江苏商人的十年政府生意

过去十年中,马军涛的生意版图一直在向全国各地延伸,用着同样的手法——网罗海内外科技人才,落地三四线城市开发区,成立公司。地方政府又批地又给钱,许多却收获一个个烂尾项目。

一对老夫妇住在这片烂尾楼里。江苏鸿典欠了儿子的工程款,儿子已经去南京要过五六次债,始终没有还款,他们只好帮儿子守住这块土地。

项目烂尾后,大多地方政府又都选择了沉默。即便是提起诉讼的洪泽县、溧阳县,也看不到公开的判决结果。

发自:南京、滁州、洪泽、临汾、寿阳、和顺

责任编辑:顾策

2019年1月26日,马军涛在指南针年会上做开场致辞。 (“指南针科创园”公众号/图)

2020年7月,四位技术专家在安徽省滁州琅玡区法院对一个江苏商人提起诉讼,案由是股东出资纠纷。

三个月后,这起案件正式开庭审理。

被起诉的江苏商人名叫马军涛,正是他将这批海内外科技人才,引入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滁州经开区),共同创建公司,顺利拿到政府投资和补贴。

但最终,这些公司大多因缺钱而陷入烂尾。不仅这批科技人才变成讨薪人,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也向马军涛发了律师函,要求追回被转移走的巨额资金。

更令人惊诧的是,这起官司只是冰山一角。

过去十年中,马军涛的生意版图一直在向全国各地延伸,用着同样的手法——网罗海内外科技人才,落地三四线城市开发区,成立公司。地方政府又批地又给钱,许多却收获了一个个烂尾项目。

其中不少地方政府一直在追讨流失的国资,但往往秘而不宣。与此同时,还有新的地方政府正在卷入其中。

安徽指南针科创园发展有限公司大门口。 (南方周末记者 封聪颖/图)

三线城市引来海外人才

2016年,梅泽群来到滁州市的消息曾轰动一时。他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及工程专业博士,为滁州带来了高端白芯片项目。

滁州位于皖东,与南京交界,近年来一直在承接长三角产能转移。2019年,滁州GDP在安徽省排第三。

与梅泽群一起从美国来到滁州的还有张洪国,他是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毕业后申请到美国得州州立大学的博士后,之后留在美国工作。

“我回国时都快48岁了,非常想回家,叶落归根。”张洪国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来滁州是因为梅泽群介绍,而梅又是经其做生意的妹夫认识了马军涛。

马军涛的身份证信息显示,其生于1977年,籍贯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现已改设为区)。2011年,马军涛在南京创建江苏鸿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鸿典),持股85.5%。该公司另一名持股14.5%的小股东是魏延亮。

2017年2月27日,江苏鸿典和滁州经开区管委会共同创建了安徽指南针科创园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指南针)。

工商资料显示,马军涛是指南针的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他持股40%,江苏鸿典持股20%,滁州原创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滁州管委会全资子公司)持股40%。

指南针的运作模式是,作为孵化平台引进技术团队,共同设立公司。指南针以货币出资,技术团队均以技术或知识产权入股。

马军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全世界还有八十几个医学奖、化学奖等诺贝尔奖得主,其中能坐长途飞机参加活动的还有二十几个,“你给我一个月时间,我都能把他请到中国来”。

指南针成立后,更多高科技人才被吸引到滁州。

2017年上半年,江剑晖应邀至指南针参观。当时他在深圳做聚焦超声治疗设备,享受副总待遇,领着深圳市每年3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补贴。

当看到梅泽群的高端白芯片项目已有产品落地,江剑晖打消了疑虑,觉得马军涛“是一个立志要做大事的人”。

来滁州后,江剑晖基本上每个月都要陪马军涛外出应酬。“他抽烟喝酒都非常厉害。”江剑晖回忆,马军涛每次应酬时至少喝一斤半,烟不离手,有时能把一包20支的烟一下抽完。

指南针在投资上开出的优厚条件和政府背景,也令从美国归来的刘海鹰和陈东风心动。

刘海鹰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任职。2017年,妻子在波士顿一家中文学校里看到了指南针张贴的宣传资料,告诉了已回国工作一年的他。

“那时‘滁’字怎么念都不知道。”刘海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指南针有人在外面专门揽项目。”陈东风最早是在深圳讲人工智能课程时,遇到了指南针一个副总经理主动来交换名片。后来他们又在很多城市的人工智能论坛上遇到,副总经理甚至去美国拜访了他。

陈东风是纽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AI方向硕士,在美国经营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2017年至2018年,江剑晖、刘海鹰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