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连续三个中秋,是怎么过的?

当中秋遇到国庆,八天超长假期。可怜中秋“代言人”苏东坡,从未享受过中秋放假待遇。

宋代,是中国休假史的“顶峰”,一年有76天放假(庞元英《文昌杂录》“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但中秋却不在其中。直到南宋时,中秋有了一天假(宋宁宗法典《庆元条法事类》“假宁格”规定)。

苏东坡的连续三个中秋,是怎么过的?

第一个中秋是史上最著名的“把酒问青天”的密州中秋。

第二个中秋是哥俩好全家好的徐州中秋。但是中秋刚过5天,徐州大水灾。

第三个中秋悲喜交加,苏轼病了,孙子出生了。

☝点击视频,观看《苏东坡的三个中秋》

0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白式问月pk苏轼式问月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中秋之夜,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八月十五,在山东密州的超然台上,“秉承丙辰中秋,通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但这首词还真不是专门写给苏辙的,苏轼喝酒高兴,整一个通宵,“兼怀子由”。

最有意思的是,这首词里的几乎每句话,从前都曾经被人说过、写过,但是怎么就到了苏轼手里成了一篇千古杰作,还独家享有知识产权呢?

苏轼“把酒问青天”确实源自李白的诗《把酒问月》。李白写《把酒问月》,是朋友的命题,“故人贾淳令余问之。”

我们对比一下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承题,准备要问上一问。“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这就跑题了。没让你谈感想,是让你提问。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过月亮晚上从海上来,哪知道它早晨在云间消失了呢?这也不是提问,是感叹。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这是一个问句,但是更像自言自语。李白名义上是问月,却无一是明确向月亮提问、追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