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颖:感到害怕,才能学会勇敢
2019年6月,我被确诊为乳腺癌。
“左乳有实体性肿块,目前处于4A级。”
2019年6月17日是我人生最黑暗的一天。当我拿到确诊报告书的那一刻,脑子里一片空白。作为保险从业人员的我,知道BI-RADS分类定级为4A意味着什么。
我才三十岁啊,为什么是我?我要怎么办?儿子还在读幼儿园,家里还有老人需要赡养,我的保险事业才刚刚起步……惶恐、崩溃、委屈、懊恼,所有的情绪涌上心头,命运就这样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当看到家中可爱的儿子,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好好活下去,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不能被打倒,要勇敢,要坚强。”
万幸的是,我为自己配置了保险保障。一共四份医疗险,但三份是百万医疗险,因为早期检查有乳腺结节,都是整个乳腺除外承保,只有高端医疗在核保时,除外了有结节的右乳,而这次的恶性肿瘤恰巧发生在左乳。
我分析了自己的保险配置,这几个产品是这次可能会用到的:重疾险保额70万,高端医疗保额1260万(BUPA卓越住院计划,保障全球除美国范围内的就医),定寿保额200万。
我的治疗之旅
我见的第一位医生,是本地三甲医院的一位乳腺外科医生。当时这位医生给我的治疗方案是:尽快安排手术,直接切除肿瘤,尽量保乳;如果不能保乳,通过第二次手术,做乳房重建,前提是要具备乳房重建的客观条件。当时给我排的最快的手术时间是2019年7月10日(相对于国内最顶级的东肿与协和,这已经算是非常快了)。
第二位医生,是本地另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特需门诊。他坦诚告诉我,目前在国内可能没有医生能够在一台手术中同时完成单侧乳房切除和重建。如果在第二次手术中再做重建,大多时候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常规来说,做了单侧乳房切除的病人,大多数都是终身佩戴义乳或者是穿特殊内衣。
见完了这两位医生后,我的内心十分崩溃。
但我并没有放弃,通过自己购买的高端医疗险,申请了海外二次诊疗,将我的所有检查资料以邮件的形式发给了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专业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由他们做翻译,发给在美国的合作机构权威医生。
同时通过工作关系,联系上新加坡的一家知名医疗集团旗下,擅长乳腺疾病治疗的外科医生,又通过团队小伙伴的私人关系,把我的资料亲自带到了新加坡。
朋友们也建议我去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听听那边专家的意见。专家建议我选择新辅助疗法,也是目前全球对于早中期乳腺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用靶向和化疗药物,让肿块缩小,再进行外科切除手术,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做到保乳。
对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作为一个爱美的女人,30多岁就要面临缺失如此重要的器官,从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哪怕有一丁点希望,我都愿意去尝试。
与此同时,美国医生的二次诊疗意见以及新加坡医生的诊疗意见也都有了进展,他们不约而同的建议我使用新辅助疗法,等肿块缩小后,再进行手术切除,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全乳房。
我的治疗我做主
在当地公立医院衔接新辅助疗法的过程,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顺利。终于在2019年7月10日,我进行了第一次靶向药物加化疗药物的输液治疗。医生安排我做PICC,从上手臂内侧的血管处,开一个小洞插入导管,通过体内静脉,直至心脏的大静脉。
出院后,药物副作用开始凸显,整个人开始乏力,恶心,腹泻。但儿子却捧着头发稀疏,面色憔悴的我,深情且真情的说:妈妈你好漂亮!妈妈你是我的公主,我是武士要保护你!这句话,给了我相当大的力量。
我综合各方面考虑,最终决定前往新加坡进行后续治疗。
2019年7月底,我第一次踏上新加坡的国土。通过前期乳腺外科医生推荐,我来到了百汇集团癌症中心的资深化疗医生—邱医生诊所。他向我详细解释了整个治疗方案以及使用的药物原理,耐心解答了我的疑问。
鉴于我只身一人,邱医生还特地安排了一名客服人员--林姐跟我对接。在我之后的治疗和各项手续的办理当中,林姐都给与了我相当多的支持与帮助。
由于已提前跟保险公司做好相应沟通,拿到了预授权,所以住院手续办理十分顺利。这家医院属于保险公司直付网络内,所以我不需要缴纳任何医疗费用,只需要提供我的保险卡,在一些文件上签字,就可以入院了。
办理好住院手续后,会有医院专门的行李员,帮我拿行李到病房,向我简单介绍了房间的设施设备。医院的一楼有小型美食广场、便利店、面包店,五楼有小花园,病房大楼有双走廊非常的宽敞,单人间病房的环境也很舒适,每天配好三餐两点……这些小细节让我感觉温暖且舒心。恍惚间,我以为自己是来度假的。
由于PICC置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每周必须要到医院做一次冲洗确保通畅,而我的手臂皮肤也由于长期贴敷贴发生了过敏反应。邱医生知道后,果断建议我改为输液港,只是需要通过手术置入右胸上方,等治疗完成后再通过手术取出,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会减小很多。
治疗期间,我频繁往返于新加坡与成都之间。老公曾打趣说:“你这真的是打 ‘飞的’。”
要不要继续工作呢?
在明亚川分,我所在的智子营业部--团队长李婕总监和分公司的李娟总,在得知我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帮我积极联系北京总公司。总公司领导推荐了医疗险部的刘存鑫总,帮我去协调北京另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
同时,李婕总监还帮我申请了治疗期免业绩考核,公司也承诺在我治疗期间继续为我购买五险一金。换句话说,我生病了,公司非但没有赶我走,还给予特殊照顾政策,让我安心养病。所以我也决定,不主动离职,看身体的情况,如果能继续工作,绝不轻易放弃。
如果没进入保险行业,没进入明亚,我是不会知道乳腺结节2级在有些公司的重疾险是可以标体通过的;如果没有进入明亚,我不会知道有专业做医疗险的公司,有高端医疗这种兼顾风险与医疗资源协调功能的险种,可以让我享受海外诊疗。选择明亚,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直到现在,都还会有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选择生病后继续工作?
亲身实例 感同身受
首先,我是保险的受益者,我真切体会到,保险不是骗人的。疾病可能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但保险可能会让这个家庭收获一笔财富。如果我没有配置如此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在面对癌症的时候,就不可能做到如此的淡定从容,更不可能有机会把我的故事写出来,呈现给大家。
助爱传递 抵御风险
其次,我真切希望身边的每一位朋友都能做好保障规划,假如遇到风险,这份保障是切实可以起到遮风避雨的效果。正如我老公所说,这是一份有福报的工作。
重现价值 乐观心态
第三,作为一个病人,我不喜欢被人同情。有人爱、有事做,是一种幸福。如果因为生病,我只能在家无所事事,我觉得自己可能会废掉。工作可以体现自我价值,赢得社会尊重,分散我一部分注意力,让我忘掉我是病人,并且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想清楚这些以后,我更加坦然面对自己生病这件事,同时业绩也越来越好,一不小心,取得了2020年度寿险百万圆桌会员MDRT荣誉。而今年,也已经提前达成了2021年度MDRT的标准。真的十分感谢客户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顺利手术,乳房保住了
开始接受靶向药物+化学药物治疗后,我的肿瘤呈持续缩小的状态。最后一次治疗,彩超显示肿瘤还有0.2*0.2厘米,而在最初确诊时,肿瘤的大小是2.8cm*2.5cm*1.2cm 。
我的手术被安排在了2020年1月7日。而手术前的例行检查时,彩超已找不到肿瘤,这让我们很惊喜。但这也并不代表手术可以不做了,只能说肿瘤已经非常小,仪器暂时都发现不了。也意味着,切除的面积会更小。
医生跟我详细沟通了手术方案:具体需要切除多大的范围,是需要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假如切除的部分直径在3CM左右,那么可以把附近的脂肪做一些拉扯,恢复外观。但如果切除的部分在直径5CM以上,会同步在肚子或者大腿,取一块组织进行同步填充,这些是可以在同一台手术中完成的。
幸运的是,最后手术中只切除了直径约3CM的组织,术后没有对乳房外观产生影响。但是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切下的组织中,还残存了0.2CM的恶性肿瘤。因此后来,邱医生又为我制定了术后的治疗方案,采取放疗+靶向输液治疗的方式,避免复发。
离开前的复查,医生和她的助手跟我详细交待了注意事项,同时还为我准备了特制的含特殊支撑棉成分的内衣,交待我穿戴的各种细节。内衣确实不在我的预料范围之内,所以我潜意识认为,这也不会是医疗险的费用范围内。但出人意料的是,保险公司认为这部分费用也是合理且必须的,他们会付费。
手术后,虽然还是留下了一个小伤口,但是乳房保住了,而且乳房外形没有受到影响,我非常开心。
突遇疫情,何去何从?
我的术后放疗时间原定于2020年2月10号左右进行。没想到全球突然爆发疫情,1月底正是中国最严重的时候。
新加坡医院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我:新加坡将在2020年2月1日晚全面封境,并且对于入境的外国人,要求自我隔离14天以后,才能去医院接受治疗。基于此,我决定提前出发,前往新加坡。
熬过了隔离期,第一个见到的是我的放疗医生李医生,李医生跟我详细介绍了后续放疗安排。放疗是利用射线,通过射线来清除手术时可能没有彻底清除的,在乳房附近的恶性肿瘤细胞。最大的副作用是会让皮肤像太阳晒伤那样,出现红肿的情形。但也不用担心,他们给我配了芦荟凝胶,让我按要求使用,同时身体可能会出现乏力的情况。
我开始了放疗,周期大概一个月。虽然有些不适,但和之前做的靶向化疗相比,简直小菜一碟。术后除了放疗以外,还有14次靶向治疗(输液)需要完成,间隔周期也是21天。所以这次放疗期间,我可以完成两次。
我的术后病理显示,切除部分仍然有约0.2毫米的恶性肿瘤,所以针对我目前的情况,邱医生建议换成另一种靶向药物,而这种药物正是我在出国前,医药界朋友跟我提到过的,国内正在走审批流程的药物,这个药早在2013年就在国外上市开始临床应用了。
如果我这次没选择继续在新加坡治疗,这个时候,是不可能用上这个药的。同时药的价格不菲,一个周期的费用大概是人民币6万元。当然,这些都是涵盖在我的高端医疗险费用范围内,不用自己担心。而这个药物的副作用,相比我手术前用的药物小很多,这也是让我十分欣慰的一点。
2020年3月12日,完成了整个放疗的我,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航班。
现在的我
由于疫情原因,放疗结束回国后,我暂时就不能再去新加坡接受治疗了,所以后续的靶向输液根据新加坡医生的方案,继续在国内某私立医院进行。庆幸的是,早在2013年就在国外上市的靶向药物,今年正好在国内上市。目前我还剩2个疗程的靶向药物治疗,每三周会去一次医院输液,整个治疗大概会在今年11月全部结束。
现在的我可以正常运动,正常上班,正常约客户,正常签单。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会更注重生活的规律性,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生活中的那些小美好。
如果我不主动说,身边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我生病的。从状态上来看,我与常人无异。一方面得益于我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更是得益于我拥有的保险。 我知道医生的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可以让我得到最好的治疗。更重要的是,我的保险能够支撑我全部的医疗费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将用自己的智慧,攻克越来越多的疾病难题。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资金配备。每个人其实都有这笔资金预备金,不同的是,有些人选择用自己的储蓄或资产,而有些人选择用保险,以小博大,转移风险。
从我亲身体验来说,我深刻体会到:不同的资金准备,可以对接的是不同的医疗方案,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治疗,也许就会导致一个非常不同的人生。
从最初不愿意告知别人我生病,到现在愿意站到明亚的全国讲台上做分享,愿意写出我的抗癌历险记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内心经历了很多变化。起初,是新加坡百汇的医院刊物和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我进行了采访,在他们的刊物上进行文章发表。让我发现,自己的这段经历是可以带给大家正能量的。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悲凉,有些无奈,却也是真实写照。所以在人生这段坎坷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相互温暖、支持、鼓励,一同前行。我也曾被他人鼓励,因此当我有能力去照亮别人的时候,必不遗余力。
疾病让我感到害怕,同时也让我学会勇敢。
疾病也许是不幸的,但也可以是幸运的。因为这份独特的经历,我收获到了很多意外的美好。同时学会去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无法自保的人,根本不配去保护别人。这句话有些扎心,却也有几分道理。
生病这件事,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以我为例,我生病后能够得到好的治疗,尽快康复,我才有可能去保护儿子,才有可能去陪他慢慢长大。反之,我无法兑现这个保护的承诺。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自己和家庭的风险保障规划,假如风险来临,家庭才会运转如常,我们才能淡定从容面对一切。
保险,核心就是未雨绸缪,目的是提供长期的风险解决方案。作为一名保险从业人员,我一定会用我的职业生涯,来守候每一份保单上的承诺。
我是2018年9月加入明亚,正因为加入了明亚,我才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多关于保险的专业咨询,才提前用保险为自己做好了风险规划,转嫁了这次重疾风险可能给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
感谢明亚,也感谢当年的自己,做出了加入明亚的正确选择。
我现在的心愿,正如明亚的愿景:推动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专属的保险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