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喜欢我默克尔送给温家宝的礼物:李洱的小说

“我对默克尔博士说,你很难想象,中国的农民坐在田间地头的时候,他们会谈到中美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中东战争,很多农民喜欢谈这些问题。他们端个碗蹲在屋前,或者一边喂猪一边谈论这些问题。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陈伊玮 巩一璇

与读者默克尔博士交谈

在访问中国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选好了送给中国总理温家宝的礼物:一本中国作家李洱创作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德文版。

10月24日上午10点,李洱在德国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抵达了默克尔下榻的王府井君悦大酒店。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把李洱介绍给默克尔。

默克尔有个习惯,不管去什么国家,除了与所在国家领导人展开会谈外,她都要与当地参与公共事务的知识分子见面,以增进对他国的了解。

从2006年起,每次到中国,默克尔都会与中国知识分子见面会谈。去年,默克尔出访中国,她行程安排里就有与李洱的会面。去年8月28日的《金融时报》的报道里还专门提到,默克尔会见了作家李洱和沙叶新。事实上这则新闻报道有误,因为母亲生病,回到河南的李洱并未去北京与默克尔见面。

这一次,默克尔到北京出席亚欧峰会时安排了与李洱的会见。“她想通过我们了解,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里,中国社会究竟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是什么样的态度,中国民众对西方国家的看法。”李洱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1小时20分钟里,默克尔首先谈到的是中国农民和农业问题。“我对默克尔博士说,你很难想象,中国的农民坐在田间地头的时候,他们会谈到中美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中东战争,很多农民喜欢谈这些问题。他们端个碗蹲在屋前,或者一边喂猪一边谈论这些问题。有时候他们甚至打打手机,交流一下中程导弹试射谁厉害的问题。他们现在就像老一辈人喜欢谈三国,谈曹操谈刘备一样,谈小布什、萨达姆、陈水扁。农民的生活一方面很现代,另外一方面还比较原始。他们既用现代化的播种机和收割机,也用西汉时期的农具。他们平时也看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中国乡村是后现代、现代和前现代的混合。乡村是中国现实的缩影。”

会谈里,默克尔还问李洱有关中国农民们的宗教信仰问题。李洱回答说,“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意识深处,儒道释三家不分,农民们更是如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4)


macguffin
回复

macguffin

2013-04-13

“但李洱认为实际上农民是很乐观的” 同感,西方绅士礼节性的微笑里永远看不出中国农民傻笑里的那种坚韧乐观满足。

macguffin
回复

macguffin

2013-04-13

1穷人更爱扯远的2李洱说的信仰是心里面的事情,不是机构组织的问题。

2012-02-02

李洱向默克尔对中国农民、宗教的解说真是很可笑,中国农民能把布什、海湾问题信手拈来地谈?也信基督教,宗教信仰好像真的很自由一样的!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胡说?!

回复

2013-04-13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会使人类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人类社会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德国总理默克尔送给温总理的礼物可谓意味深长-《石榴树上结樱桃》李洱的作品德文版。我想默克尔绝非要温总理在接近古稀之年学习德文-而中文版早就在2008年发行过。本人狭义理解为无论国家大小与语言文字不同都无法阻止美好的事物在全球的传播,当然包括文学作品。默克尔似乎告诉温总理,中国好的文学作品一样在德国有市场--并非只有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在德国卖。中国生产的物质产品流通在全球。而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兴起。中国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文学作品、什么样的价值观,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有些文学作品和严肃历史研究文章只能在港台发表说明了什么问题?例如南京大学教授高华的作品。一个思想开放的国家才能有创造力、才能有活力、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同与尊重。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人人都有一个能思考的脑袋。某些国家曾经试图把它所控制的人的脑袋里只装一种思想、只让人长一只眼睛、一个耳朵、一个鼻孔,现在看来这种颇为荒唐的行为并没有彻底消失。

回复

2013-04-12

支持这种状态的写作,贾樟柯的电影亦是如此。

回复

2012-02-04

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也读一读李洱

回复

2012-02-03

不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你是无法明白农村已经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

2012-02-03

农村生活恬淡悠然吗?

回复

2012-02-03

农村生活恬淡悠然吗?

2012-02-03

现在的人纷纷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小城市走向大城市,进军、定居,奋斗中去实现很多人认为的高质量的生活。城市生活缤纷五彩,物欲横流,于是,便少了农村生活的恬淡、悠然。回归田园,终是本真。即使身不能归,心亦向往之,那是精神家园吧。

回复

2012-02-03

回复

2012-02-03

回头看看李洱的小说

回复

2012-02-03

中国“乡土”这么大,哪一片是典型?

回复

2012-02-03

现在的人纷纷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小城市走向大城市,进军、定居,奋斗中去实现很多人认为的高质量的生活。城市生活缤纷五彩,物欲横流,于是,便少了农村生活的恬淡、悠然。回归田园,终是本真。即使身不能归,心亦向往之,那是精神家园吧。

回复

2012-02-02

李洱向默克尔对中国农民、宗教的解说真是很可笑,中国农民能把布什、海湾问题信手拈来地谈?也信基督教,宗教信仰好像真的很自由一样的!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胡说?!

回复

2009-03-31

城市和乡村是两极,农村的中国代表不了真实的中国。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相互渗透、颠覆和同化,但他们至少现在仍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状态,走在两条路上。

回复

2009-03-30

农村的中国代表着真实的中国,城市只是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