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该如何拆迁?
“历史文化街区,如果哪里不好,应该是‘微改造’,修旧如旧,哪里(能)像这样大拆大建?”
省政府的回复批文,同意了异地迁建的方案,并指出:“在迁建保护过程中应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构件、保存文物历史信息,西安市文物局要加强对迁建保护工作的全程监管,确保文物安全。”
但在具体的拆除过程中,李婷认为“原有构件”并没有“最大限度保留”,令她痛心的一幕如今还保存在她手机中。“直接拿挖掘机就开挖了,一地全是碎的。我们家的地砖都是清代的砖,挖掘机就直接碾过去了。”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
发自:西安
责任编辑:刘悠翔
李婷家六代人的祖屋李家大院被拆了。2020年7月31日拆的那天,李婷看到一台挖掘机,哐啷作响,很快就将这座将近一百五十年历史的老房子夷为平地。
李婷和她父亲当时都在现场,他们试图上前阻止,但挖掘机没有停。“我在现场看着心疼”,李婷向南方周末记者播放了她拍的现场视频,老房子被拆得“只剩下大门口的两个石墩子,里面的石雕、砖雕全都当场碎了”。
李家大院位于西安市老城南东木头市88、98号。当地的老住户们管这一整片街区叫“三学街”——明清时代,这里聚集了当时西安府的各类教育文化机构,西安府学、咸宁县学、长安县学和文庙都坐落于此,“三学一庙”的格局由此形成。
如今文庙成为西安碑林博物馆,附近关中书院、卧龙寺和魁星阁等人文遗存错落排列,再加上数量众多的清代民国民居点缀其间,让这一东至开通巷、西至南大街、南至城墙、北至东木头市的街区成为老西安的“文脉”。2020年4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核定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为陕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
李家大院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李家先人在1920年代购置了这座宅子,被拆之前,李家的后人们一直住在这座老宅子里。2019年,李婷曾接受西安当地媒体采访,在当时的采访视频中,李婷介绍了李家大院的构造与历史。
视频里,李家大院有五六米高的老式门楼,门上有精美的雕花细纹,楼上的瓦和墙壁上都有雕刻纹饰。进入大门后,是一个青砖铺地的小院,院内房屋都是花格木窗。李婷说,李家大院曾是清代某任知府的府邸和民国时期的督军府,后来被李家先祖购买,他们在这里居住已近百年。
“这个大院是典型的关中特色的传统民居,四进五院的院子,深有一百来米,后花园南边紧挨着碑林博物馆的北墙,绝对非同一般。”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朱文杰对李家大院有多年的研究,他对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了这座建筑的价值。
鉴于其文物价值,李家大院在2007年被列入了“第一批西安市保护传统民居名录”,登记年代为“清代”,名录中对该民宅的描述为:“规格较高,保存完好。”2012年,该建筑被公布为“西安市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受2017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的保护。
因为一项街区改造工程,李家大院需要被拆除。三学街所在的碑林区政府与李家的长辈们签了“异地重建”的协议。但李婷在意的是拆除与重建过程的程序问题。“说是‘异地重建’,但没有一砖一瓦地编号。”李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事实上,除了李家大院,位于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晚清民国民居还有窦家大院、高家大院、曹家大院等。它们有的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有的只是日渐倾颓的普通老建筑,但都难逃老朽、改造或“异地重建”的命运,这背后既是地方政府对这一片区的改造雄心,也折射出西安市在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处境。
“挖掘机直接碾过去了”
“李家大院正好位于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门位置,迁是一定要迁的。”西安本地学者李连源多年来一直在观察西安旧民居的改造与拆迁,他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了碑林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与李家大院的关系。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位置,其收藏的四千多方石刻文物纵跨两千余年,数量为全国各碑林之最。自宋代以来,碑林的藏碑就被放置于文庙之中,后来便就地建立了以文庙为建筑主体的博物馆。由于文庙的面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汪亚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