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还是成长?乡村教育迎来信息变革之后

早上6点半,天刚蒙蒙亮,一群操着西北口音的小朋友三三两两汇聚成一支小小的队伍,整齐有序地在学校行进。

为什么这么早?校长刘小龙道出了其中原因,“父母6点钟便早早下地干活,孩子在家没人管。”

静宁县地处甘肃省东部,毗邻宁夏自治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四面环山的地形,造就独特气候的同时,也让这里相对闭塞。乡镇之间往往通过蜿蜒曲折的公路相连,从县城到新店中心小学所在地,就需要近一小时车程。

在这里,家长、学生、老师,每个角色都有着迥异于城市的情况,家长忙于农活无暇照顾孩子,孩子寻求改变但没有好老师,老师希冀成长但没有机会,改变在交织的无奈中剧烈发生,这些坚守在中国教育“最后一公里”的老师们无法改变命运,只能硬着头皮去迎接新旧变革的阵痛。

(2020希沃公益行-乡村教师群像纪实)

离开与坚守 

新店中心小学门口的文化墙上,整齐地贴着15位老师的照片及其简介。“这是去年的师资情况,现在还是15位老师,但有些人走了,有些人进来。”看着文化墙,刘小龙很是自信,“193个学生,15位专职教师”,师生比例1:13。无论师资、校舍面积,这里都处于符合标准的状态。

1988年出生的刘小龙,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不笑时总是微微皱眉,有点严肃,笑起来一口大白牙。从教8年来,他教授过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等科目,算是把小学阶段的所有科目都“玩”遍了。

(新店中心小学校长刘小龙)

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曾经新店小学收到了一批捐赠的古筝,却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教学,刘小龙思来想去,实在舍不得浪费这批乐器,干脆自学基本功给孩子们上课。经过几年的坚守和付出,刘小龙成为了甘肃省静宁县新店中心小学的校长。

做了校长,刘小龙“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他和他的团队必须要面对一个不可回避的困境。

“这里(家里)有能力的学生,都会转到城里去,不光是学生,乡村老师也都想考到城里,所以进城的现象比较严重。”新店中心小学老师杨佳宁说,“对于我个人和我的孩子来讲,我有能力也想尽快去城里,这样小孩就可以在城里上学。”作为一个母亲,为孩子的未来打算是再寻常不过的。

所谓的能力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把科学课带到全县前8名的时候,会发给老师标兵奖,更好的话能发县级优秀奖,这些奖都会加分,个人积分多了就可以考城里的教师岗位。有能力的好老师希望生活变得更好,离开也变得顺理成章。

通过个人努力和团队的支持,杨佳宁成了有能力离开的人,不过在取舍面前,她却选择了坚守,留在这个山沟沟里的乡村小学。虽然她要为自己孩子的未来考虑,却也舍不得班里更多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渴望知识的心)

不过在乡村小学,能像杨佳宁一样留下来的老师并不多,摆在刘小龙面前的问题仍然迫切,他急需一个抓手,把这些优秀的老师彻底留下来。

努力弥补城乡教育差距、赋予老师们成长的机会似乎就是这个抓手。

希沃公益行支教老师及相关电教化设备的到来,为刘小龙带来了希望——希沃公益行从2016年开始,连续五年,向各地乡村学校输送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并通过志愿老师同步向乡村教师输送教学培训,盘活边远地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

(志愿老师培训的过程中,乡村教师也会上台亲自体验)

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发现,“原来多媒体可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好多讲解不清楚的抽象内容,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展示出来。”

在刘小龙的带领下,新店中心小学的老师,开始通过希沃交互智能平板进行课程创新。“在课堂上放出一些新事物,配合老师的牵引,孩子会有意识主动地学习,认知要比以前多得多,”这种改变在孩子身上更为深刻,“孩子的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好,也养成了更好的学习习惯。”在刘小龙眼中,孩子身上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好的改变,“学生主动问老师问题时,老师的价值得到体现,也给老师的成长提供动力。”

尤其在疫情期间,基于希沃云课堂的网课同城市教育别无二致,老师们能清晰感受到差距的逐渐缩小,离开和留下终于成为两个对等的选择。 

碰撞与改变  

留下老师的校长们也只能稍稍喘一口气,旧事物遇到新事物,碰撞在所难免。

“刚开始是强制性推动,因为有惰性,每一个人都习惯自己的模式,老师们都有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刘小龙说,“新设备的进入,让老师开始寻找在课堂中的角色,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理念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老师会产生一种疑问,以前的教学方法是不是错的?是不是非要学会这样的东西才能教好学生?”则洛小学副校长阿胜子曲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需要一个过程,来接受这些新的东西。”

除了老师自身接受能力的因素导致电教化设备应用能力不足之外,还有一个让人无奈但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电教化设备十分昂贵,损坏后无法自行修理,导致一些学校干脆将这些捐赠过来的设备锁起来,这样却在客观上断绝了孩子们探索外界的可能性。

“我们正在面临传统教育模式同现代教育模式碰撞的窗口期,社会和学生都在要求我们必须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跨越临界点,拥抱不断变化的世界,”阿胜子曲认为,“改变是必须的。”

这种必须的改变来自孩子们对更多知识的渴求,也来自老师们对自己成长的要求。诚然这些设备学起来有难度,但对于新店小学的60后老师李部帅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年过半百,也还是能感受到改变的迫切性,从新设备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他就勉励自己要向年轻人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新店小学李部帅老师) 

在李部帅的一节语文课上,他要给孩子们讲授《曹冲称象》,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孩子们,很多都没有离开过县城,更没有见过真实的大象,因此也就不能理解给大象称重的困难。

在信息化电教设备的大屏幕上,孩子们不仅能通过视频、图片了解大象,更对“等量替换法”、“沉浮原理”这些生疏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知和理解,以往的困难也迎刃而解。与此同时,阅读发音的功能,也让这位地方乡音很重的语文老师,有了与自己优秀板书相匹配的朗诵,矫正孩子的阅读发音较之以往变得更加容易。

让李部帅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的还有,当两个学生在屏幕前同时答题,实时计分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结束后还可以抽取鼓励评语,这大大提高了课堂的互动率,学生不再单纯地聆听,而是主动思考自己怎样才能学得更好,赢下这场小比赛。

(两个学生正在屏幕前比赛答题)

这便是希沃电教化设备的魅力,也是在其基础上营造的希沃互动课堂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最初始的想法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设计一款备授课软件,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备授课效率,”希沃白板5产品经理黄柏林表示,希沃在电教化设备的开发上进行了很多赋能,从课件云端化到课堂生成性教学,再到课堂活动、思维导图、星球、汉字拼音卡等一系列工具,一切都为课堂服务。

这样的设计既提高了课堂效果,也减轻了“乡村全能老师”的压力,每一个科目的工作量都有所减少,这些同时兼着好几门课的老师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更好的课。“至少是40%吧,”谈及这个话题,李部帅笑着伸出了四只手指。

对于积极拥抱新事物的老师,作为校长的刘小龙很欣慰,“胸中要有天空,脚下踩稳土地,我们要走出原来的世界。”

此处与远方

“以前孩子们不知道海南岛什么样子,现在就可以直接展示三亚风景到底有多优美,”则洛小学校长陈其华认为,不同于过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堂课”的模式,当今课堂教学在获得信息化电教设备加持后,知识展示更为直观。

在国家日益重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今天,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都在逐步推广信息化教学,一批又一批来自政府采购或社会捐赠的电教设备进入了校园。

但帮助孩子们眺望远方的电教化设备在每一处都有着“此处”难以厘清的问题。独木难成林,老师个体的能力毕竟有限,能不能让新鲜的空气进来得再快一点?

对于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第二民族中学的历史老师万玛吉来说,最大的障碍是如何用普通话授课。“历史课程中有大量的人物、地点等名词需要记忆,有些甚至无法简单用藏语直接翻译。”

(同德第二民族中学万玛吉老师)

同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 92.6%。“藏语作为藏族地区学生的母语,在日常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孩子小学阶段是藏语教学,”面对一些连普通话都无法熟练使用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万玛吉需要与他们一同成长,逐步将藏语授课改为普通话授课。 

这并不是藏族地区特有的问题,身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阿胜子曲也有相同的感受,“孩子离开学校,回到家都说彝语,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普通话确实是孩子们很难理解的东西。”语言关是当地孩子眺望远方的第一大关。

好在,如今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与则洛小学一县之隔的四开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室外,教导主任林德芬正隔着窗户,焦急地等待工作人员调试设备。

即便一直以来接受过各界的帮扶,这座拥有近3000名学生的学校,依然在连日阴雨中电压不稳,一上午的时间,已经引发两次停电。

上课前最后十分钟,在希沃公益行志愿老师的帮助下,网络状态恢复正常,希沃交互智能录播调试完毕,一场学生期待的语文互动课如期开讲。 

在教室里,录播设备的几个摄像头对着端坐在座位上的孩子们,敏感地捕捉课堂上实时变化的“主角”。屏幕上,一位来自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的老师,正用标准的普通话教这群彝族孩子学汉语拼音。远隔崇山峻岭的老师和学生通过摄像头在视频的两端碰面,并且实现没有隔阂的课上互动。

(跟随着屏幕里的老师,四开乡中心小学的孩子比出了a的形状) 

这一刻,林德芬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一些老师普通话不标准,学生的汉语拼音发音受到影响。”在她看来,学生的发音是未来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走出大山至关重要。

同样的情况也在贵州毕节团结小学的教室里上演。

“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身穿红白色校服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互动显示屏,并高声合唱。互动显示屏的另一端,广州荔湾区少年宫合唱团的李老师通过交互智能录播,同时为广州荔湾童声合唱团的孩子和山区的孩子进行专业音乐教学。

(团结小学和广州荔湾童声合唱团实时连线,同上一节课)

这场跨越千里的合唱远超学校老师的想象,“上课之前很多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老师业余、讲课枯燥,导致他们厌学,但通过这次合唱团教学后,很多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谈起这次音乐课,贵州毕节的肖老师十分感慨。

“我们国家大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也是一个现实的差距,”关于教育均衡化问题,从佛山前往凉山挂职教育口的曹本华有更多的思考,“我们现在在布拖这边提出换道发展,以解决布拖教育不均衡问题。”

这种“换道”的方法就是依托希沃等信息化电教平台,在全县推广“互联网+教育”,其中优势在于,彝族的孩子可以跟外面的孩子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甚至在与北京中关村学校的对接合作中,实现网上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方法和理念。

基于这样的平台,外部资源及时、同步地被引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使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循环到一所又一所山村小学,让老师的思维与全国各地的优质内容相互碰撞,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曹本华相信,“未来一定会拉近距离的。”

↑点击图片进入“2020希沃公益行”品牌活动专区查看更多资讯 ↑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