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为何成了顺风车“第一股”?
嘀嗒旗下并未拥有车队或租赁车队,因此并不承担任何运营费用,也没有营业牌照的要求,实现了一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嘀嗒出行IPO招股书显示,顺风车平台累计曾接获77宗行政罚款,每宗罚款由人民币5000元至3万元不等,截至目前已经罚款超过200万元。
除了合规问题外,安全问题也是顺风车未来发展无法回避的另一个隐忧。截至10月21日,裁判文书网显示,涉及顺风车的刑事案由文书高达1944篇,是行政案由的5倍多。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2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顾策
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拥有约1920万名注册私家车主、约980万名认证私家车主。
嘀嗒的后来居上,无疑得益于滴滴的拱手相让。2018年8月27日,因为两起顺风车命案,滴滴陷入舆论漩涡,不得不暂停顺风车业务。现在,滴滴顺风车虽然重新上线,但仍处于小心翼翼的试运营状态。
在顺风车赛道上,对手还有很多,但为何嘀嗒能够弯道超车,最终抢到主要市场份额?滴滴遭遇的安全危机,嘀嗒如何应对?
从团购转型顺风车
嘀嗒做顺风车,算是半路出家。此前,它只是个团购网站。
2010年,43岁的宋中杰联合了4位来自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共同创办了团购网站——“嘀嗒团”。此前,宋中杰是谷歌中国区销售总经理。
在随后几年间的“百团大战”中,嘀嗒团落败,胜利者是王兴率领的美团(03690.HK)。
2014年8月,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畅行”)成立,宋中杰占股比例为60.58%,并担任公司CEO。随后北京畅行旗下产品“嘀嗒拼车”(后更名为“嘀嗒出行”)正式上线,名字沿用了“嘀嗒团”中的“嘀嗒”二字,并推出了一对一的拼车模式。
曾在嘀嗒出行工作4年的李洋,是公司最早一批员工,在他看来,当时拼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大家都在试探着前行,但嘀嗒推出的一对一拼车模式,确立了顺风车沿用至今的产品逻辑。
“之前的产品逻辑是一对多的模式,司机从A地到B地可能同时搭载多个乘客,但所有的乘客都得从B地下车,再换乘别的交通工具到目的地。”李洋向南方周末解释,现在就可以点对点送乘客到目的地,这是一种用户迁移成本较低的模式。
2015年,作为移动出行领域巨头的滴滴进驻顺风车市场,并凭借在快车市场的巨大流量,迅速占领了顺风车市场。
第三方研究机构易观智库,曾在2015年第三季度发布过国内拼车市场监测报告,滴滴顺风车占据了当时顺风车市场69.0%的市场份额,嘀嗒仅为20.9%。
平安智慧企业副总经理张君毅在蔚来资本任职时,曾参与过2017年蔚来资本对嘀嗒出行的投资。他向南方周末表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