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怀古:北望茫茫渺渺间
朱元璋出身贫贱,一朝凌云之志得伸,自然是不愿意衣绣夜行的。他让祖宗们安心而荣耀地躺在“龙脉”里,施展“祖宗厚德”的余泽,保佑朱家后世子孙能在江山上坐得稳些,长些。
但,似乎这“厚德”的余泽并非取之不尽,只够用不到三百年的,直到一个悲情子孙在北京的荒山投缳自挂,断了这条“龙脉”。看来,什么都躲不过人间的风雨。一个“空”字谁能看得破!
责任编辑:杨嘉敏
盱眙,读“须夷”,是江苏淮安的一个县,在洪泽湖边,淮河南岸。据《说文解字》,张目为“盱”,直视为“眙”。用眼睛的动作神态做地名,我不知道有没有第二个。
昙花一现的都城
盱眙是做过都城的。
那是秦楚之际,陈胜王被杀之后,项梁听取范增的建议,为加强天下反秦的凝聚力,迎立楚怀王的后嗣一个叫“心”的牧羊人做义帝,仍称号楚怀王,建都之处就是盱眙。
为什么选盱眙?我推想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它在楚地。范增说:“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陈胜、吴广的大泽乡,项梁、项羽叔侄的吴中,刘邦的沛,这几支义军的起兵之处都是楚地。加之义帝沿用怀王为帝号,更示天下以“哀兵”之意。
其次,盱眙地处东南,离秦朝统治中心很远,且是最晚沦陷的地区,民心仍向着故国。盱眙为都,有民众基础。
还有,巨鹿大战之前,项、刘与秦军作战,基本上都是在黄、淮之间的一片地域。盱眙北靠淮水,离战场不远,便于名义上号令义军,激士气,通消息。而且有这两支生力军为掩护,比较安全。后来项梁在定陶溃败身亡,项羽、刘邦向彭城(徐州)周围收缩,盱眙暴露,义帝才迁都彭城,结束了盱眙作为都城的历史。
再一点,是古人的“王气”“形胜”之说。古人大概都有一点迷信。秦始皇听望气的说“东南有天子气”,就专门东巡去压制它。楚人把名义上的反秦指挥中心设在盱眙,不知道有没有让谶语成真的意思。盱眙在东南,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