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张璐璐:耗材成本管控绝不是机械的控制用量,而是数据驱动、学科协同!

20197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确提出2019年底前实现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高值医用耗材销售价格按采购价格执行。这意味着,自药品领域全面取消加成的两年后,医用耗材“零加成”终于正式落地。由于医用耗材在现行医院收入中较高的占比,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公立医院的收入带来重大影响。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公立医院不容乐观的运营现状。据201910HIA联盟发布的《2019HIA医院运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三级公立医院院均收入增长呈放缓趋势,2018年三级公立医院收入增长更是首次为负,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医院的运营颓势。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有没有什么措施可以帮助医院加强耗材管理,从而实现耗材的精益运营?从“数据中要效益”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思路。2020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医学装备处副处长张璐璐在望海康信【5A供应链·大师观澜】系列直播中,提出了基于成本控制的临床化专科耗材管理思路,并从“怎么管理、如何备货、怎样评估”等维度深度剖析了以骨科为首的高值耗材专业化、数据化管理的构建路径和方法论。

政策步步紧逼,耗材精益管理势在必行

在我国三医联动的医改总框架下,医药改革的节奏并不协调,药品单兵突进,耗材却总体滞后。面对药品改革的显著成效,国家关乎耗材的管控意愿愈发强烈。如果把时间看作进度条,2019年则是按下加速键的开始。

2019619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颁布了被业界称为“近十年最详尽的耗材管理办法”的《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内容非常详实,对耗材的遴选、采购、验收、存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都做了全面梳理,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规范。 

6天后,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具有“唯一性”的医用耗材全国统一编码,并制定了分5个部分共20位的医用耗材编码规则和方法。这场被喻为是从多种“方言”到“普通话”的革命,为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6个月后,医用耗材全国统一编码成果出炉——国家医保局公布了第一批30332种医用耗材统一编码名单,作为CHS-DRG的配套基础建设。其中,作为高值耗材大户的骨科在名单中共有18537种,占据过半名额。

进入2020年,国家对医用耗材的管控强度有增无减。4月,刚从疫情中缓过气来的公立医院便迎来了医保局发布的《行政执法事项清单(2020年版)》,明确对耗材使用量、集采行为合规性等事项重点监查。6月,《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年版)》发布,新增了高值耗材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指标的占比考核,让零加成后的医院成本压力陡增。

各项政策的背后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命题,既“管控耗材成本,推进合理使用,腾出医保空间”。在此之下,从医院收入项内化为成本项的医用耗材,开始步入基于成本控制视角的专业化、标准化、数据化管理阶段。

耗材成本管控绝不是机械的控制用量

但医用耗材却是业内公认的“不好管”。张璐璐表示,高值耗材,尤其是骨科耗材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首先,骨科耗材的备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耗材的备货方式、数量、具体品牌和型号都只能在手术时确定,过去骨科耗材多采用直采直送的管理模式,但在政策明确“采用分离”的大环境下,就要求耗材管理部门必须做好临床和供应商的双向协同,明确临床需求,确保供应商配送的充足及时。

其次,骨科耗材管理更困难的问题在于其面临较为严重的“数据孤岛”。由于医院系统的多样性,耗材数据分散在手麻、HIS、物流等多个信息系统,系统间的割裂导致了耗材数据的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追踪链条,基于数据的成本管控更是无从谈起。

更为严峻的是,与医学装备相比,医院对耗材管理普遍重视程度不够,过去医院更关注物流配送服务,现在突然要管控耗材成本,很多医院都无从下手,业内关于“降低用量、减少品种、压低价格”成本管控模式的争论也一直甚嚣尘上。

“耗材成本管控,绝不是哪类耗材不能用,也不是机械的控制用量;更多的是精细化、多学科、关乎价值医疗理念。”在张璐璐看来,耗材管理不仅要回归产品、更要回归患者需求、回归合理使用。医院首先要明晰哪类耗材支出非常大,同时杜绝‘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要深入到学科、多和临床沟通、多去问一个‘为什么’。”

同时,张璐璐还认为耗材管理首先需要打通分散在各个“信息孤岛”上的数据,继而才能发挥数据应有的价值。“医院要深刻分析自己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哪个阶段,如果基础建设还没做好,那第一步就把基础做牢做扎实;如果数据已进入标准化阶段,那下一步才是探索数据的互联互通。比如,想做标准化手术就要跟手麻系统做对接,想做计费就要跟HIS做打通。有了数据的高效互通后,才是数据不断积累、持续丰富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医院的管理重点,再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北大医院用数据为耗材精益管理赋能

无疑,数据驱动是近年非常热门的话题。但具体怎么做,医疗行业并没有太多参考,一个铁律是,单个系统、碎片化的数据是毫无价值的,只有多个系统互通串联的数据才有意义。

这一点,在北大医院的管理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张璐璐介绍说,为实现骨科耗材闭环管理以及数据的全链抓取,北大医院以“手术”为切入点,基于标准手术,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化组套包。临床发起手术申请时会选择相对应的组套包,并推送至医学装备处审核,再由医学装备处推送至供应商,完成耗材的订货。这个过程医学装备处更多的是扮演“纽带”的角色,将病人、医生、供应商有序的串联起来,与临床做好协同,更好的推进手术的开展。

目前,北大医院通过手麻、HISOES等系统的打通,已实现了骨科手术和多种骨科耗材从订货、验收、术中使用、计费、与供应商结算的全流程闭环管控。并支持耗材扫码自动计费、OES系统库存自动消减,大幅提升耗材管理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数据获取的真实和全面有效性。

有了数据的支撑,北大医院便开始着手骨科耗材数据报告的撰写工作。虽然是第一次尝试,但这份报告所彰显的实用性、指导性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认可。报告通过对手术申请、备货、验收、使用等供应链管理全过程的综合分析,在提升合规、供货风险,分析临床医工协同情况、提示成本管控点、钻取手术耗材使用、追踪医生使用习惯、分析品牌可替代性等方面给出了基于数据的指导性建议,为耗材精益管理赋能。

1、赋能安全合规

以手术申请单处理环节举例,从数据上分析,医院的手术申请单存在部分作废的情况。在申请单作废的情况下,医院能够及时对作废单据进行业务截流,通过数据互联与信息技术支撑,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2赋能供应商管理

以备货验收环节举例,在统计的全部出现过补货的手术中共涉及四个供应商。其中,C公司数量最多,提示医院后续要加强对C供应商的监督管理,也为后续医院遴选供应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3赋能成本管理

同时,基于备货验收的数据还能挖掘出部分医生耗材的验收数量和实际使用数量差距悬殊,低于同科室的平均使用率,提示医院关注消毒成本。对此,北大医院医学装备处会协同医务医政管理部门,对主刀医生进行沟通,是病人的差异、还是使用习惯的问题,以此抓取医学装备处管理的方向。

写在最后

任何不受控制的需求都会被无限放大,医保同样。对于医院耗材管理来说,医保控制就是耗材的使用不断趋于合理、采购的性价比不断趋于最优。医院需要站在价值医疗的角度去思考,拿出更多学科相关的专业分析和评价,从而持续优化耗材消耗模型,最后达到“耗材合理选择、合理使用”的最终目标。站在医院供应链管理的维度,构建医用物资“优选、优采、优供、优管、优评”的全链条管理解决方案,或将成为未来医院管理新的方向与路径。

当然,这是个长期建设的过程,需要把基础信息工作做扎实、并服务好临床、扮演好纽带的角色。通过数据为供应链赋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形成医院价值医疗文化和核心的医疗竞争力。

 (本文转载自动脉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