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花13万,一人失智,全家失衡

到2019年,中国已有一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居全球之首。预计到2050年,这一群体将超过三千万人。

以家庭为主的照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内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性。养老或照护机构或价格过高,或拒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还有的专业度不足,不利于疾病管理。

“以目前的科研水平,完全治愈不现实,但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延缓轻度和中度患者发展为重度。”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2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马肃平

天津大爷10年制作两百多部MV,帮失智老伴留住记忆。截至2019年,中国已有一千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ICPhoto/图)

27岁的埃丽丝,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未来规划被打碎了。

为了照护未满60岁就开始“老年痴呆”的单亲妈妈,埃丽丝放弃了在上海某银行月薪1.7万元的工作,返乡陪伴母亲就医。失掉工作只是第一步,漫长且逐渐“丧失”的生活,才刚刚揭开冰山一角。“希望趁着妈妈还认识我,尽量帮她延缓病情。”埃丽丝哽咽着说。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已有一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居全球之首,预计到2050年,这一群体将超过三千万人。这种疾病也成为继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癌症后,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作为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行为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等,其导致的认知功能退化比正常衰老更快,且不可逆。

在中国,业内专家将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现状概括为“三低”,即公众认知程度低、患者就诊率低、接受正规有效治疗的比例更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说,如果病情恶化到中、重度,出现“失能”“失智”状态,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照护负担和经济损失。

2020年9月11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病日前夕,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公布了《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开展患者评估筛查和预防干预服务,在试点地区,到2022年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达到这个目标并不难,难在知晓问题后如何在态度和行动上完成转变,包括消除偏见和歧视,将筛查与老年人健康管理结合,发现问题并及时提供服务支持等。”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主任王华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每七秒新增一例”

埃丽丝不知道,原本喜欢唱歌、爱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