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激进式医改得失考

众多统计数据表明,二十年间,宿迁医改将濒临垮掉的医院救活过来,并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这几年,宿迁的损失太大了。中央和江苏省政府向各地下拨了很多项目、经费,用于建设标准化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但这些钱宿迁基本没拿到。”

在公立医院逐渐回归的宿迁,不少民营医院医生开始考虑回到体制内。事业编制和退休收入是公立医院最具诱惑力的优势。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24日《南方周末》)

发自:宿迁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简称老人民医院)挂号区。该医院在20年前从公立医院变身为民营医院。 (南方周末记者 张玥/图)

一场激进式医改,曾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宿迁这个地方。

2000年,宿迁开启了被称为“卖光医院”式的改革,全市134家医院中的133家变为民营。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使宿迁成为全国医疗界用放大镜去观察的样本。

宿迁地处江苏省西北部,邻近安徽和山东,人口五百余万。迄今这里仍是一个穷地方,在2019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GDP总量排名垫底,仅为第一名苏州的16%。

不过,《江苏卫生计生年鉴》(2019卷)显示,与苏北五市乃至全省平均数据相比,宿迁医疗资源充裕,门诊和住院价格最低。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18年宿迁市基本医疗卫生群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三。

时至今日,宿迁医改已历20年。但新的变化已开始出现,宿迁公立医院有回潮之势。

公立医院为何回潮?医院民营化是否解决了宿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何评价宿迁医改?

蓬勃十年

在宿迁,几乎所有受访者都仍旧认为,二十年前,“卖光医院”是明智的选择。

1990年代末,刘昆扬在沭阳的一个乡镇医院工作。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形容,当时的宿迁是江苏的经济洼地,沭阳又是宿迁的洼地。财政倒挂,乡镇医院发不出工资,基本处于倒闭状态。

宿迁直到1996年才建市。当年39岁的仇和是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并任宿迁下辖的沭阳县委书记。“卖光医院”,就是从沭阳开始的。

2000年初,宿迁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见》,提出放开社会办医准入,给予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同等政策,土地可由政府划拨,减免有关建设税费。

改革的起点在沭阳。2000年3月,沭阳县的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改制试点。四年后,宿迁全市134家公立医院中,133家完成民营化改制。

在刘昆扬看来,仇和是铁腕官员,顶着极大阻力完成了这件事。当时很多买医院的人是院领导和职工,“基本是半买半送,几十万就能买到一家乡镇医院”。

曾经主持宿迁医改的仇和,2006年升任江苏省副省长,2007年转任昆明市委书记,后升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但很快落马。2016年,仇和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0万。

在宿迁,医院的改制所得全部投入公共卫生防保体系。也就是说,宿迁政府把办医院的权力交给了民营,政府履行监督职能,同时承担起了做好公共卫生的任务。

这场改革,在全国医疗界引起了极大争论。

2006年,向来主张医疗卫生应由政府主导的北大李玲教授牵头的课题组发表《宿迁医改调研报告》,认为其并没有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还引发了诸多新问题。同年12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发表《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对宿迁医改给予了积极评价。经济学家周其仁也多次撰文评价宿迁医改,认为其具有积极意义。

不论学者如何论战,民营化之后,宿迁原本濒临倒闭的诸多医院确实活了过来,还越做越好。

刘昆扬说,医改后的第一个十年效果不错。为了挣钱,老板们愿意在医疗上投入,乡镇医院从平房变成了楼房,病房有了空调和卫生间。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工资也得到了提高。

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扭转。2003年以前,两百万人口的沭阳县只有2台CT机,改革后各乡镇医院都配上了CT机。老百姓从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