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创新、包容,是深圳企业精神的核心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深圳的成功是有说服力的!改革、开放、创新、包容,和敢闯敢试,是深圳和深圳企业最核心的精神。”当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深圳市原市长李子彬掷地有声地说出这句话时,台下掌声如雷,在场众人无不为深圳特区40年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所震撼。
9月21日下午,正和岛、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国平安联合举办的“纪念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暨企业精神高峰论坛”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举行,激荡起一场特区40年改革经验及企业精神的思想盛宴。论坛主题“进无止境”形象描述了深圳及深圳企业精神,主讲嘉宾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深圳市原市长李子彬,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平安集团董秘兼品牌总监盛瑞生等,联合为线上、线下逾400万观众带去一场立体、生动、丰富的特区精神盛宴。
李子彬: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创新、包容”
当过厂长、做过市长,领导过国家改革,年过八旬仍投身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李子彬,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的完整亲历者。1994-2000年在深圳担任副市长和市长期间,李子彬主导加快了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了IT、生物技术等深圳代表性产业的雏形。
李子彬追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初衷,“发挥改革试验场的作用、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和对内经济发展示范辐射的带动作用”。正是秉承这一使命和初心,深圳特区培育出生生不息的“改革先行、开放进取、勇于创新、包容共享”的城市精神与企业精神,培养出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华为、腾讯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世界级企业。
立足于当前百年未有的变局和机遇,周其仁认为,深圳和深圳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勇于创新”的精神,发扬“敢闯敢试”的特区姿态,实现后发式创新突围。“过去,从贫穷到富有是企业家精神,把产品做好是企业家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今天和未来,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更应提升科技创新的‘独到性’,加强后发创新优势,从大量‘看到了造’转变为‘想到了造’!”
管清友认同周其仁的观点,并指出深圳一只脚踏入“无人区”,一只脚还在“有人区”。“无论从规模总量还是产业结构来看,目前深圳要对标的城市已经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了。从与其他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比,深圳还有非常大的潜力空间。”管清友认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但最核心的是坚持创新、开放的城市精神和企业精神,以实现突围、突破。
秦朔:平安成功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不断创新、永无止境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平安位列第21位。用32年时间从一家地方性保险公司,成长为世界级金融科技企业,正如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所评价,“平安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创新、坚忍不拔和展现超群领导力的壮举,是中国奇迹的缩影”。
平安为什么能成功?秦朔总结了四方面原因,其核心是传承蛇口基因的企业精神,是不断创新、永无止境的企业家精神。
首先是伟大的初心。是什么动力推动平安从蛇口走向深圳,从深圳走向全国?秦朔在创作平安传记《无止之境》过程中发现,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1999年就在公司内部提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背后是几十家优秀企业作为支撑,平安必定是其中的核心企业之一。”这一目标今天正在逐步兑现。秦朔认为这是平安的蛇口初心,与李鸿章“以商务立富强之基”、郑观应“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等商业文明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二是蛇口基因的影响。秦朔认为,最能力体现平安企业精神的是从蛇口出发时,时任中央领导对于平安寄语,“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为什么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因为平安从“怀胎”到“生下来”再到“活下去”,每一步都不容易。在创新中求发展,也是因为平安永怀危机意识,时刻不忘学习与创新。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说他重点关注三块工作,战略、文化和人才,想的永远是平安明天往哪里走。“平安永远在创业,马明哲说如果哪天他说出守业的话,平安就不平安了。”
最后是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及控制体系。平安集团是一家社会性、公众性的上市公司,其股权结构多元,要求其公司治理架构和治理运作机制必须规范、现代。“管理一百万人的队伍是非常大的挑战。而作为这么大规模的金融企业,如果不追求长远利益,不做长远打算,很容易陷入体制僵化,不进则退。”平安集团确立了“五会一体”、各司其职的管理架构,并按国际标准建立决策、内控和信息披露制度。秦朔认为,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体现在能确保长期战略得到有效实施,而平安先进的体制机制,保证了其战略的延续性和经营的稳健性。
盛瑞生: 创新与包容,是平安的文化基因
结合李子彬提出的特区精神,盛瑞生认为,深圳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在平安身上印下了深刻烙印,对平安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安的创新精神与特区拓荒牛精神一脉相承,平安开放包容的人才文化则是对深圳海纳百川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盛瑞生总结,平安32年,从蛇口出发、艰苦创业、走向全国及世界,从保险起家、开拓综合金融、并向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态转型,无不是“在创新中求发展”这一理念所驱动和生发的结果。1995年左右,平安提出探索综合金融。由于政策管制和对协同文化要求极高,“综合金融模式”一度被华尔街判定为“伪命题”,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平安用自己的坚定实践让这个命题成了真命题,打造了“综合金融孤品”。而从第三个十年开始,平安开始向科技和生态“拓荒”,建立起11万科技从业人员、3.5万研发人员的科技队伍,连续两年获得全球金融科技发明专利数第一和医疗科技发明专利数第二,孵化出平安好医生、陆金所、金融壹账通等多个行业领先的科技独角兽。盛瑞生表示,平安的科技转型与马明哲是个“科技发烧友”密切相关,他曾多次在内部会议中提出坚信“人工智能和医疗科技将给人类带来最大颠覆,重新定义未来的世界,也定义未来的平安”。
而对于深圳以“开放包容”著称的城市文化,盛瑞生表示,深圳有“来了就是深圳人”,而平安是“来了就是平安人”。在平安,不惟学历、不讲资历,没有所谓的山头和人脉,主张“简单、包容”文化,一切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人才来了平安只用专心发挥所长、创造价值和业绩。因此,平安的“空降兵”和“外脑”生存率始终居于业界前列,成为平安事业创新发展的主力。“用马总的话说,平安吸引人才的要素有三点,一是有压力及挑战性的工作,二是合适的收入,三是成就感。正因为有简单的文化,整个公司充满开心的、乐观向上的氛围,全体员工团结协作、奋勇争先,充满敬业乐业、蓬勃向上的激情与活力。”
40十年破浪前行,深圳和深圳企业精神最宝贵的价值是什么?未来的可能性又在哪里?或许正如论坛结尾各位嘉宾总结所言,直到今天为止,深圳仍然是中国开放意识最强、创新氛围最好的城市。“开放包容,创新不止,基业长青”,这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逻辑,也是每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