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刷脸买饭、扔垃圾,人脸识别的边界在哪里?
人脸识别存在巨大的技术和伦理风险。然而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法律对人脸识别技术到底可以用在什么场合作出严格的规定。应该通过广泛的公众讨论形成共识,对其划定边界。
责任编辑:陈斌
随着人脸识别在技术上的门槛不断降低,尽管其应用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是并没有妨碍众多商家争相推出各种各样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刷脸购物、刷脸进动物园、刷脸取厕纸、人脸分析学生课堂上在干嘛……对人脸识别的应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商家做不到的。
这不,最近媒体又爆出了两个奇葩应用。一是位于江西南昌的华东交通大学一食堂推出按克取餐人脸支付服务,学生登记信息扫描人脸绑定餐盘后可以进行“无感支付”。二是北京西城某小区用上了人脸识别垃圾桶,预先完成刷脸注册的用户在扔垃圾时,垃圾桶识别出居民身份后自动开盖,还能根据垃圾重量为居民返回一定积分。
学校食堂取餐按克称重计费,有助于节约粮食,是一件好事,但是要绑定人脸来支付就没有多少必要性,食物称重算出费用后刷校园卡支付,也费不了多少事。而人脸识别垃圾桶则几乎纯粹是费力不讨好,因为根据报道,这个垃圾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汪亚纯 校对:胡晓
南周用户
超市寄存柜都得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