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考单招”还是普通高考:盲人考生只选一个公平吗?
“单考单招”是多年来实行特殊教育的教育体系,而普通高考,则是一条常规教育体系。残障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意味着跨越特殊教育体系,其中要逾越的障碍,是普通考生难以想象的“沟壑”,因为两种体系相差极大,相对隔离又独立。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2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张玥晗
2020年6月20日,23岁的全盲考生陈慧娴参加了自己的首场高考,比2020年普通高考提前了17天。
2014年,普通高考出现首份盲文试卷前,视障考生都是通过简称为“单考单招”的特殊高考上大学。这一模式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教育部授权长春大学等几所高校招收视障学生,自主考试,单独招生,开设特定专业,考试时间大多安排在普通高考前两个月。
2014年,视障学生首次参加普通高考,从此多了一条高考通道。能和普通考生一样参加普通高考,曾是陈慧娴在三年高中生涯心心念念的“梦想”。但最终,陈慧娴选择参加了“比较简单”的“单考单招”。
事实上,每年九百万余人参加的普通高考,视障考生历年来参与都极少,2019年有10人,是人数最多的一年,2020年仅为5人。而每年200多个视障考生通过“单考单招”考入大学。他们还是选择旧有路径,这引起了视障人群和特殊教育领域的讨论,为何一心保障残障人教育公平的普通高考,却在现实中遇冷?
“二选一”的高考
截至2020年,“单考单招”中,视障考生能考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仅四所——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滨州医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南京特师),招生专业范围很窄,为针灸推拿、康复医学及音乐表演。目前共有23所包括高职在内的高等院校,参加包括视障、听障等残障在内的“单考单招”。
据中残联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特殊教育发展,2019年全国已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03个,在校生8676人,但盲生占比不高,共1629人。
陈慧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残疾考生为提高录取率,通常报2-3所学校。每年4月他们在“高考季”就奔波于各个地方考试。她自己报考了两所大学的单考单招——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均为针灸推拿专业。
今年受疫情影响,考试时间推迟了。6月中旬,陈慧娴出发参加第一场考试,她从山东济宁乘飞机至吉林长春,选择冷门时段的打折航班,住在小旅馆里,花费近三千元,完成为期两天的考试。
6月30日,陈慧娴接到长春大学的录取电话,要求确认是否报读该校。她很为难,自己报考的第二所学校考试因疫情延期,未确定是否取消。
“单考单招的考试比较简单。”陈慧娴说,招考学校为抢生源,也会提前打电话与学生确认。
7月12日,陈慧娴参加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单考单招”。因疫情影响,北京联合大学采取线上考试方案,考生在镜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