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如何走出“治乱循环”怪圈

“行业里的人总是把高利率想象成一堵墙,只要靠在上面,就能够用高利率来覆盖高风险,但正因为这堵墙的存在,放贷机构们既不选客户,也不做风控,但这些机构依靠的实则是一堵‘危墙’。”

“羊毛出在狗身上”,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早就看明白了,传统金融的利差模式挣不到钱,于是开始做互联网公司最擅长的事儿——刷流量。

“那些叫嚣的通常都是已经负债累累的借款人,想要获得更宽松的资金。把钱贷给不需要的人,不是帮他们,而是害了他们。”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13日《南方周末》)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1年秋,民营企业间的过度借贷、互相担保在温州吹出一个巨大的信贷泡沫,最终引发民间借贷危机,多家知名企业倒闭,还留下了超过千亿的不良资产。 (ICphoto/图)

“我失败了。”张化桥坦率地向南方周末记者说出了这几个字。他搞明白这个道理,整整用了十年。

小额信贷行业都知道张化桥的名字,他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业者之一——大学毕业后进入央行总行工作,而后投身证券行业,连续多年被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选为排名第一的中国分析师,曾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2011年,他投资了四家小额贷款公司。

但从业多年之后,张化桥从坚定的自由利率支持者变成了反对者。

2020年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其中提到“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民间借贷利率被24%和36%区分为三个区间:第一个是依法受到司法保护的区间,即年利率24%以下的民间借贷;第二个是不受司法保护的区间,即年利率超过36%的民间借贷;第三个区间是自然债务区间,即年利率24%到36%之间,这个区间的债务属于自然债务,法院不反对,但如果提起诉讼,法院不会保护。

如果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下调,高利率的放贷者资金将得不到保护。

民间金融在中国已数度起落,它仿佛一块磁石,永远牵引着最聪明的资金伺机涌动,但繁华过后,又总是一地鸡毛。

高利率是一堵“危墙”

一切始于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大规模金融支持计划出台。同年5月,央行和原银监会共同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那时谈起民间信贷,人们还总是将其与“高利贷”“黑社会”等负面字眼联系在一起,意见的出台,让民间信贷首次站在阳光之下。

市场资金充裕,政策也支持,此后三年间,近4000家小贷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开花。小贷的异军突起不难理解,当时国内银行的贷款服务对象始终以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为主,众多的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借钱只能通过民间渠道。

在调研了数十家小贷公司后,张化桥惊呆了,当时的银行贷款利率为6%—7%,民间放贷利率则是26%—27%,倒一手就有20%左右的利差,“没见过这么挣钱的生意”。

2011年,张化桥从瑞银辞职,大手笔同时投资了四家小贷公司,其中以广州万穗最为知名。

和传统的小贷公司略有不同,万穗的贷款相当分散。一般小贷公司2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