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公益慈善班面临停招
回望8年经历,公益班更像是进行了一场开创性的探索实验,公益人才培养如何满足中国公益行业人才需求,应该进行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这些问题在采访中不断浮现,也成为公益班8年来实验的原动力。
教育模式如何复制、推广,是慈善公益班面临的难题。不得不承认,公益慈善教育嵌入高等教育的实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之间依然存在冲突。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2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张玥晗
作为中国高校首个本科层次公益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下文简称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公益慈善班进入停招倒计时。
停招的部分原因来自北师大珠海分校自身调整,公益慈善班依托的教育学专业不再招生,无法继续招收辅修。
据悉,公益慈善班于2020年开始不再招收新生,最后一届毕业生将于2022年毕业,离公益班创立刚好10年。
2012年5月,北师大珠海分校、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和基金会中心网三方合作正式成立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下文简称“中心”),当年9月,中心面向该校所有本科生开设为期两年的公益慈善管理方向辅修。
公益慈善班开了国内公益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先河。此后,多家高校涉水公益慈善本科阶段的教育;更多高校开始在研究生阶段或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加入或开设公益课程。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为本科生所设的公益人才班有必然基础和创新优势,8年来,为行业培养了一批公益人才。
“用公益慈善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来形容,并不为过。”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但一路走来,也不乏反思的声音。2014、2015年,公益班曾向教育部申请四年制本科教育未获批准,“教育部门曾问我们,项目的推广价值在哪里?如果复制到其他学校,是否依然能够成功?”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回望8年经历,公益班更像是进行了一场开创性的探索实验,公益人才培养如何满足中国公益行业人才需求,应该进行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如何在庞大的学科分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在采访中不断浮现,也成为公益班8年来实验的原动力。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李健说。
“匆匆上马”的公益班
2020年6月,正是往年公益慈善班招生面试的时间,但今年的招生并未如期举行。“心理上早有准备,但情感上仍会不舍。”一位公益班校友闻讯后颇为失落。
公益班的学生喜欢按照入学年份给每届学生命名“1.0”“2.0”“3.0”,最新入学的一届已是8.0。
作为全国“首创”的公益班,与颜俊玲同属一批的33名学生又是“首创的首创”。2012年6月,颜俊玲通过学校张贴的海报发现新设了公益班,此前她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公益社团,听到宣讲会中提到的“公益需要专业人才参与”,她心动了,想着“试一试”,参加了面试。
公益班不是四年制专业,当时以独立教学单位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