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驻村帮扶手记 | 农民何日不再四处流浪?
责任编辑:朱又可
多年以来,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和扶贫干部,我一直关注着农民的收入,特别是那些以种庄稼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纯粹农民的收入。
我曾连续多年到晋南农村调查,记录农民的种植收入。我选择2013年在水头镇牛家凹村、2015年庙前镇王峪口村和2019年裴介镇大李村进行对比,来看看农民的收入状况。
能不能指望土地收入?
第一个村是牛家凹村。2013年我们机关在牛家凹包点帮扶。我作为办公室主任,经常陪同主要领导到该村调研,连续几年时间和村干部农民接触,和许多村民结成了朋友,对该村的生产经营状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个村子在历史上曾是一个产粮大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人均交售爱国粮四百多斤,在全运城地区长期名列前茅。各级领导经常来村进行视察,有很多单位曾经和这个村子结过对子,所以上下关系都比较熟。和我们机关结成对子后,我随着主要领导前后来过该村10次,搞过6次座谈,也多次到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对村里的情况有更多直观的印象。
牛家凹村有1200口人,275户,4个村民小组,3850多亩土地,其中500亩给了山西棉科所,人均土地面积2亩多一点。这个村在大运二级公路边上,交通十分便利。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这个村一直是富裕村,很受周围村庄的羡慕。但随着市场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收入明显偏低,种植粮食不再有任何优势,该村的经济收入就明显下滑,人均收入赶不上夏县的平均水平。种粮面积一下子明显减少,传统农业占不到全村土地的一半,而油桃、葡萄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当时村子里有两个养猪大户,每户养猪一百多头,还养了几头母猪,小猪自繁一部分,再采购一部分。栏内一直保持在一百头左右。当年养猪的收益很好,据养猪户初算,每年纯收入至少12万元以上。
还有6个养鸡专业户。最大户养了6000只鸡,全村养鸡两万多只。当年收入也相当不错。
村里还有一个小型鞋厂,产量不是很高,但产品已销售到太原、西安、兰州等地,雇了一部分农村妇女打短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有一部分中年人携家带口到外地去蒸馍卖馍,虽然很劳累,但收入不错,据过年回家的他们说,一年至少收入十来万。带动好多村民现在也准备出去蒸馍。
而我最关心的还是土地收入。为此,我在地头和种庄稼的农民认真算了一笔账,以每亩为单位,看看他们的投入和产出。
第一类,棉花,每亩地的年收入700-1000元。
投入:种子,2斤,价格50元;底肥(复合肥)60斤,价格80元;雇人干活,一晌20元,需40—60元;地膜覆盖,40元;浇水,一次70元,需浇3次,210元;采收雇人,1斤0.45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柴柴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