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学生:站在人生的节点上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邢人俨

黄灯(后排右一)与F学院2015级的学生在平时上课的教室里。2006年到2019年,黄灯在F学院当了两届班主任,完整见证了80后、90后两批年轻人的成长。 (受访者供图/图)

1996年出生的李妍,是F学院2019年的毕业生。她额前没有刘海,扎马尾,戴一副黑框眼镜,普通话里带有软糯的广东口音。李妍的家乡在粤东的饶平县,一个李姓为主的村庄。那里四面环山,不适合种水稻,村民都种茶。

李妍的妈妈是勤劳的江西女人,年轻时在深圳打工,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夜里乡村静谧,李妍在灯下背书,妈妈就在一旁守着,做潮州珠绣。李妍很早就展现出读书的资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好的一次,全镇所有小学统考的拔尖赛,她排到过前三。

整个小学阶段,李妍唯一的课外书,是一本教辅资料。每页书末尾的格言警句,她翻看过很多次——那是她获取课外知识的唯一通道。那时村小的英语代课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长得高瘦。李妍曾在夜里碰见过他,独自低头坐在升旗台下。没过多久这位老师就走了。

升初中时,摆在李妍面前的有三所学校——潮州市区的重点中学、邻镇一所教学质量较好的中学,以及她所在镇上的普通中学。李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到潮州市参加入学选拔考试那天,妈妈骑摩托车送她。她穿了银色的新凉鞋,那是一双买了很久的鞋,一直没舍得穿。进入考场前,李妍在门口贴一面墙站着。看见城里的孩子,她把腿蜷缩起来,藏起鞋子,在墙上留下了好几个鞋印。

市重点中学的选拔考试给了李妍最初的震撼。满分30分的英语试卷,她几乎看不懂,尽管有很多选择题,也只考了几分。语文作文的题目是《人生》,试卷里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她那时甚至没听说过——课本上没有。考试落榜后,李妍偶尔会想起墙壁上的脚印,“是不是因为没有把它擦掉,所以才考不上?”

高考之后,李妍进入F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漫长的少年时代,李妍偶有不甘和无奈。她似乎总在一些关键的节点遇到障碍——每一次都为自己努力争取过,却被挡在门外。她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去潮州市参加考试那次,一个城里孩子说,平时都看小说,英语却考了27分。那时她只感叹“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如今却觉得,人生的差距,就是从每一道门槛上一步步拉开的。“慢慢地,别人去清华北大,我就只能读F学院,这也是我很努力拼来的。好像自己奋斗的终点,就是别人的起点。”

2016年,作为大一新生,李妍来到F学院肇庆校区。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七星湖岸边,红砖绿瓦。校园很小,一眼就能望遍教学楼和宿舍。李妍觉得像是进了养老院,与想象中学术大咖云集、围坐讨论文学的大学相去甚远。

但她慢慢发现,在这个财经类二本院校里,地位边缘的中文系像是一个小小的庇护所,不乏好老师。在那里,她遇见了黄灯,听过她的讲座,钦佩她的社会责任感与知识洞见。

从2006年到2019年,黄灯在F学院当了两届班主任,分别为2006级的062111班和2015级的1516045班,完整见证了80后、90后两批年轻人的成长。十四年后翻看学生名单时,她惊讶地发现所教的学生已有四千五百余名。

2018年,黄灯开始写作《我的二本学生》。随着时光的推移以及对学生毕业后境况的跟踪,黄灯深刻意识到,二本院校的学生折射出中国大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以及最常见的成长路径。

她写道:“短短二十多年,那些像我一样起点的二本学生,在彻底市场化和应试教育横行的时代语境中,到底面临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5)


追法人
回复

追法人

2021-11-11

读书永远都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189****5959
回复

189****5959

2020-09-23

人生的差距,就是从每一道门槛上一步步拉开的

187****0499
回复

187****0499

2020-07-19

对于农村毫无背景的家庭,读书上大学几乎是唯一的出路。最怕随着教育分层,农村孩子即使认真努力也在高考环节输给教育资源更好孩子,那到时连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没了

青青
回复

青青

2020-07-18

😀

莫铭其渺
回复

莫铭其渺

2020-07-18

教育差距是从最初累计的,希望国家不要放任小学初中教育差距,9年义务教育至少也要兜底啊!不要让底层的人民永远丧失了往上爬的机会!

稀稀拉拉
回复

稀稀拉拉

2020-07-18

其实教育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最好方式和手段,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旅程。人生代代无穷已,传统家庭便是如此一代代一步一个脚印从贫困走向小康再到富裕,社会也才如此向前发展。所以,只要踏实前行,希望就在。

will
回复

will

2020-07-13

作为二本身,感同身受。

138****0243
回复

138****0243

2020-07-12

有点道理

少年游

2020-07-12

高中的生涯使得大多数学生变得软弱,不敢与命运抗争,在屡次失败后放弃了挣扎,选择了平庸。

少年游
回复

少年游

2020-07-12

高中的生涯使得大多数学生变得软弱,不敢与命运抗争,在屡次失败后放弃了挣扎,选择了平庸。

137****6938
回复

137****6938

2020-07-11

阶层对教育的影响让人透不过气来,底层打转的人何时能找到上升渠道而不至于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问题

优势在我
回复

优势在我

2020-07-10

这是中国二本大学的真实写照。

考槃于斯

2020-07-09

在扩招大背景下,很多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所上的大学和心目中的差别很大。无论是教学硬件、软件,还是师资力量,真的太弱了。平时完全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校园活动单一(除了聚餐,就是所谓的文艺比赛);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下课后“不知所踪”,考试前又画重点圈考点(虽然减少了挂科,但却助长了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每年假期要求完成实践报告,但师生都心知肚明,所谓的报告绝大多数是从网上抄的,学校根本不会管究竟有没有实践……在这样的二本院校,尽管努力学习,渴望有收获,但没有渠道,找不准方向,也不会有老师的有效指导,有点“报国无门”的感觉……毕业后,尽管已经过了很多年,每每回想自己整个求学生涯,大学的四年都是最“颓”的时光,没有之一!

130****3120
回复

130****3120

2020-07-10

二本毕业又如何?不抛弃 不放弃 坚持下去 不一样可以跨校跨专业考上985的研究生😊ཽ 二本毕业十一年 985毕业8年 已在省城成家立业!

大江大海
回复

大江大海

2020-07-10

这篇有点老南周的味道。

大江大海
回复

大江大海

2020-07-10

狼行千里吃肉

考槃于斯

2020-07-09

在扩招大背景下,很多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所上的大学和心目中的差别很大。无论是教学硬件、软件,还是师资力量,真的太弱了。平时完全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校园活动单一(除了聚餐,就是所谓的文艺比赛);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下课后“不知所踪”,考试前又画重点圈考点(虽然减少了挂科,但却助长了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每年假期要求完成实践报告,但师生都心知肚明,所谓的报告绝大多数是从网上抄的,学校根本不会管究竟有没有实践……在这样的二本院校,尽管努力学习,渴望有收获,但没有渠道,找不准方向,也不会有老师的有效指导,有点“报国无门”的感觉……毕业后,尽管已经过了很多年,每每回想自己整个求学生涯,大学的四年都是最“颓”的时光,没有之一!

隺隺
回复

隺隺

2020-07-10

感觉太难了,试错成本太高

Apollo
回复

Apollo

2020-07-09

🥽南周这篇文章~有种久违的感觉~好比克强在记者会上说出的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那样的真实写照~国家的初级阶段和阶层的初级阶段~是长期的~不是一两个“运动”或者一两个“规划”可以跨越的~ 🥽教育、知识、技能与改变命运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非线性~简单一个努力的个体~与具有庞大资源的团体~在短期内甚至一辈子可能也是无法逆袭的~但进步和跃升~是需要一代又一代迭代累积的~长期来看~向上是永恒所需的~

陈嘉
回复

陈嘉

2020-07-09

真实的存在

阚庆辉
回复

阚庆辉

2020-07-09

分析很透彻,二本学生少数人很优秀,大部分人很平庸。

才华有限青年
回复

才华有限青年

2020-07-09

您好,请问是中国传媒大学吗

198****9441

2020-07-09

二本生本人,考研进了一所有名的传媒类211大学,现在依旧为找不到实习而焦虑。

138****6592
回复

138****6592

2020-07-09

中国的高考,太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