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874万毕业生的就业大考 | 封面人物
“目前我们遭遇的主要还 是外生冲击。依据一季度 GDP 下降对失业、退出劳动力市场以及休假未上班等冲击测算,一个 GDP 百分点大概影响到 800 万人的就业。理论上来看,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就业问题也会有所缓解”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今年有874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所以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5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就2020年4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将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并列为就业关注的“重点群体”。相较2019年,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增长4.8%,增量和增幅均为2013年以来最大。
会上同时公布了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结果: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上升0.1个百分点(5月回落至5.9%);其中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高0.5、0.1个百分点。
有学者注意到,“16-24岁”的失业率数据是近年来首次披露。作为“新手”的高校毕业生要叩开理想职业的大门,将遭遇更加激烈的竞争。
过去十余年,持续走高的毕业生数量让“最难就业季”这一关键词几乎年年被提及,尤其在2009年、2013年和2016年。2016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创历史新高。2020年,“历史新高”与疫情、经贸形势等多重因素叠加,一个“更加复杂严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语)的就业季在这个庚子年轰然袭来。
5月24日,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就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介绍,对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将实行企业扩招、研究生扩招、基层就业扩岗,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各地应声而动。
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据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的数据,美国22%的雇主已取消实习岗位。英国学生雇主协会(ISE)的调查显示,在英国,公司已经削减了23%的初级岗位。英国智库Resolution Foundation则预估2020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将下降13%,而最低学历群体的就业率将下降37%。
“就业”居于“六稳”“六保”之首,高校毕业生就业则被视为“稳就业工作重中之重”,这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被辐射向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形势,并将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中荡起涟漪。毕业进行时,就业倒计时,云端和线下的毕业歌交相唱响,这场保卫就业的战役还远未结束。
考研失利者:错过秋招,又误判了春招
埋头备考近一年,在紧凑的生活节奏中,何柒从没想过考研失利后怎么办,更没想到会有疫情发生。
22岁的何柒是北京某一本社科类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了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她在2019年3月开始复习。暑假起,她步入“寝室—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将智能手机换回九键的“老年机”,杜绝分心。
10月,因为复习内容扩展到时政,何柒换回智能机。同学曾把她拉进一些微信群,群里不时发一些选调生考试和宣讲会的信息,她往往只扫一眼就作罢。
考研失利后,何柒没有勇气二战,摆在面前的只有找工作一个选项。2020年3月,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网络双选会拉开帷幕,从3月13日到19日,她在网站上投递了16份简历,岗位包括记者、新媒体编辑、内容运营、经纪助理、营销编辑等等。
“投了这么多,一定会有企业联系,”何柒这么想着,也这么等着,直到4月底听闻一位同学入职了某公关公司,她才开始紧张起来。双选会的网站上,她的简历依然是“未查看”状态。无法再用“疫情导致延后”安慰自己,她不得不开始海投。
何柒这才惊觉处境被动。她错过了被称作招聘黄金期的秋招,又误判了今年春招的形势。
“很多大公司的校招时间已经错过。几家心仪的媒体的校招也都推迟了。我下载了很多求职类APP,但回复的大都是小型创业公司,创业公司风险大,我没有社会经验也看不准;同时,很多大一点的公司都转而要求工作经验,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
何柒向师姐打听往年的情况,“去年考研后再找工作其实还好,面试机会挺多的。薪酬方面,刚毕业一般是6-8千元。今年会差一些,我认识的几个找到工作的,转正后也就五六千。”
进入5月中旬,何柒关注的几个求职公众号已经开始推送2021届的实习信息。焦虑的她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校正”,除了下调薪酬预期,那条留京工作、和男友同城的“底线”也有所动摇。
5月27日,何柒终于收获了第一份比较满意的offer,是宁波一家创意公司的微博文案策划,“底薪8000元,还会有项目提成,试用期三个月每月6400元。”但因为这份工作不在北京,何柒打算待学校通知返校后,回京再找找。
6月初,班长曾受学院学生工作处老师委托,私信班上同学统计毕业去向。何柒打听了下:全班一共39人,目前仅有四名“确定就业”,十多个“还在寻找工作”(包括何柒),十多个明确要“考研二战”,五个在准备公务员考试。
班长自己的工作也没完全敲定,需要待学校允许返校(原定6月底)后才能回京面谈。“大家的处境普遍不太好,找到工作的有几个也是临时抱佛脚,有工作就行的那种。”微信对话框里,班长在“哎”字后面打出了一长串省略号。
6月13日,因为投递简历的一些公司要求线下面试,何柒提前返京。但学校暂未开放,她租住在校外的一所短租公寓。
返京时,北京市已进入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16日,北京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提升到二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要求,各在京高校从17日起学生停止返校。同日,何柒所在学院在微信群发布通知:“中止原计划的返校安排”,“已经购好车票的同学可以安排退票。”
父母天天催何柒回江西老家,但她还是决定留下,“我还有面试,我真的很想留在北京工作。”
6月28日,何柒获得了一家自媒体工作室的口头offer,入职后作为新晋编辑,她的薪酬为每月7000元,试用期六个月。当日,按照对方的建议,她开始在北京找房。“最开始还是挺失落的,毕竟比起宁波那家待遇要差多了,但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做吧。”
985高校应届毕业生:因疫情搁置的招聘
25岁的章宁是北京一所985高校中文系硕士毕业生。不同于何柒,章宁的求职始于2019年秋招,那时她主要瞄准地产和互联网企业。虽然这些企业举办的招聘会规模大,但受专业限制,章宁能投的岗位往往比较边缘。
她在2019年11月拿到某地产上市公司的offer,但因工作地点在上海而放弃。最寄予厚望的是北京某大型粮油食品央企,10月投简历,12月初先后参加小组面试和笔试。按照正常进度,年后就会安排下一轮考核,可章宁实际接到面试通知已是2020年4月。
期待已久的面试持续了不到十分钟,实际交谈也就五六分钟。她能觉察到HR没有详聊的意思。“我精心准备了一个六七千字的策划案,提前放到平台上,对方没有理;发到HR邮箱,没有回;面试时我往这个方向引,HR也不接话;之后给HR发短信,也不回。”
章宁觉得挫败而困惑。她拜托一位在这家央企总部工作的叔叔打听,才得知是企业缩招了。“他告诉我,这个部门没有招聘计划了,HR无心面试,又担心以后有用人需要,就没有明确说。”章宁颇受打击,“受疫情影响,有的企业缩招或者不招也不会对外说,会选择搁置。”
因为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章宁的研究生阶段没有安排针对性的实习。这让她在失去那个央企的工作机会后更加茫然。
春招投递的几份简历,因为工作“吸引力不大、待遇很低”,她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后续通知。5月下旬,她转而关注一些之前不曾考虑的行业,比如教育辅导机构、拍卖网站等。“总比一直没有工作强。”
转机终于在6月11日到来。她在某招聘平台上看到北京一家做楼市咨询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