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谈英语世界第一部李白传记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邢人俨
在波士顿大学任教的哈金教授,学期中的时间都用于教学,指导来自全球的创意写作硕士,学生在毕业时需要完成100页的小说稿。作为目前惟一一位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华人小说家,哈金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只能放在假期来完成。
至今,哈金以英语出版了8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4部诗集。
“英文写作最困难的地方是怎样在‘成功’之后仍不断地写下去。”因为常常要陪生病的妻子去医院,完整的写作时间被打碎。哈金坦言需要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和途径以延续写作。虚构写作需要作家完全沉浸其中,而非虚构写作则不必,可以零敲碎打地完成。这是他写作非虚构作品《通天之路:李白传》的原由。
这部译为中文17万字的李白传记,始于2015年美国一家出版社的约稿,对方请他写一位中华人物的小型传记。哈金选择了李白。他在美国图书馆系统查阅后发现,虽然李白诗歌的英译很多,但居然没有一本完整的英文版的李白传记。他认为这是由于诗人传记不可避免要大量引用传主的诗歌作品,而使用译诗,要支付给译者高昂的版税。哈金在他的李白传中使用了一首美国诗人卡罗琳·凯瑟(Carolyn Kizer,1925-2014)翻译的有关李白与杜甫友谊的诗,只有8行,就要支付给她的出版商300美元。哈金是小说家也是诗人,他决定自己来翻译李白的诗,诗歌翻译的版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研究过程中,哈金发现,关于李白的史料很少,已知的很多信息大都是后人从他的诗歌中发掘出来的,并经过数个世纪的“滚雪球”,逐渐积累了关于李白的种种神话和逸事。李白存世有上千篇诗歌和文章,全部作品在其在世时和去世后不久已经“十丧其九”。唐代宗宝应元年(762)11月,李白一病不起,在病榻将自己的部分诗文草稿交给族叔李阳冰,留下了李阳冰的《草堂集序》。
“我决定跟着他的诗歌走,他的每一篇杰作也可能反映了他生活中的危机。”哈金说,“通过跟着他的诗歌走,整个叙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顺便展现唐代的诗歌文化。”
哈金在开篇提醒人们应该记住“三个李白”:历史真实的李白、诗人自我创造的李白以及历史文化想象所制造的李白。沿着诗歌的足迹,哈金串联起李白(公元701-762年)“轰轰烈烈”而又“艰难愚蠢”的人生故事:
少年时读书、学剑、驯鸟、访匡山道士,25岁以后仗剑去国离蜀远游,从此再未回过故乡。两度跟宰相之后结婚(许圉师的孙女许氏和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在湖北安陆和山东两处为家,但他在家待不住,总要在广大的北方和南方漫游。被唐玄宗召而进京三年做“翰林待诏”,遭到高力士和杨贵妃之嫉,参政失意,而被玄宗“赐金放还”。在继续的漫游中,与杜甫相遇结成伟大的友谊,并结伴同游,又在山东取得了珍贵的“道箓”。安史之乱之后,惶然与妻子躲避于庐山的李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邵小乔